「一部分在這裡,還有一部分並沒有拿出來。」
莫世文這樣一說,莫非也就瞬間明白了。
的確,有好多東西,還是暫時無法曝光的。
只能等盤古研究院的五行樓交付使用之後,莫世文有了真正的獨立實驗室,才能肆無忌憚的大展拳腳。
而現在的1號試驗車間,是準備用來為天工半導體打造晶片生產線的。
到時候,會有不少的工程師入駐。
按照當初周崇華在美利堅招聘時簽署的合約,這些人,大多數是要在元旦後才會來香江的。
而正式的大規模招聘,莫非還是決定放在研究院正式啟用之前。
否則,還真的很難安排如何分工。
當然了,這些事情也不需要他來操心。
商務上有周崇華和他的團隊負責,研發上有莫世文在統籌安排,哪一個都比他強了不止一籌。
而他,也樂的站在背後指點江山。
現在這樣一內一外的局勢,很完善也很和諧。
內部掌握核心技術,進而推陳出新,更迭換代,專注於項目研發。
至於需要的外購件以及完善的技術專利,則交給外部去操作。
涇渭分明且配合默契,絕對的相得益彰。
比如這次需要打造的晶片生產線,也有很多零部件需要外購,世界上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全覆蓋上中下游所有產業鏈的。
哪怕一個國家,有時候都不行。
就拿光刻機來說吧,其實它說白了就是一台超、超、超高精密度的照相機,能把設計好的電路投影到矽片上。
所謂的光刻機構件。
也不外乎是對準器與正負性光刻膠等。
但是它的發展,卻一直在求新求變。
從60年代的觸式和接近式,到70年代的投影式,再到80年代步進式,甚至新世紀的浸入式以及EUV。
都可以寫一本小說了。
光刻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各國也一直在持續投入研發光刻技術。
1978年,美利堅的GCA公司,花費500萬美元的巨資,終於開發出了光學圖形發生器和分步重複精縮機。
成功研製出了全球第一台,分步重複投影曝光機Mann4800DSW。
將線寬從1·5微米,縮小到了0·5微米節點。
它用的,是波長436納米的G線,作為曝光光源,CarlZeiss的S-Planar10/0·28鏡頭,進行10:1的縮小比例曝光。
可以對10毫米乘以10毫米的區域進行曝光,解析度可達1微米。
售價45萬美元。
相對於之前市場上,那些接觸式或接近式的設備,GCA的Mann4800DSW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它不但改變了對準器對晶圓造成的污染,還利用分步重複的大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良品率。
但是,它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吞吐量太低。
致使生產效率無法提高。
所以,莫非想要的,是新一代步進掃描式投影曝光機。
將光源技術、物鏡技術,以及後來的精密工作檯的製造技術,全部攥到手裡。
至於普通的零部件,滿世界有的是商家提供。
不但能貨比三家,還可以隨時有備胎可以選擇。
這才是理想中的形勢。
他想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比老美更牛逼。
在光刻機領域內,後世的阿斯麥夠牛吧,在高端市場上一統江山,無人能出其右,要多風光有多風光。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
阿斯麥的風光,基礎並不那麼牢靠。
它算得上是一個集大成者的企業,卻絕不是一家,可以俯瞰芸芸眾生的企業。
因為他自己掌握的核心技術,只有百分之幾。
而EUV光刻機的核心技術,集中在哪方面上呢?
答案是德意志蔡
第四十二章 1號試驗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