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下人回道「之後老先生見到了驪山紙,驪山紙很像用這種紙漿造出來,不過後來就又不一樣了,近兩年,老先生又不管此事了。」
現在一想,李承乾明白了,當初的紙漿就是張陽所制,不過驪山紙經過幾次改良配方後,現在又堅韌還能兼於書法,很是好用。
長安城眾多官吏所用的都是驪山紙。
這種紙張很廉價,相比外面的宣紙與桑皮紙更便宜好用。
一場老先生的哀悼儼然成了長孫無忌招攬人心的場所。
這讓李承乾心裡很不舒服,他不喜歡舅舅這麼做,父皇已經如此倚重他了。
太子掃興地離開了,沒有引起他人的注意。
長孫無忌注意到了太子離開,也沒有言語聲張依舊與眼前這些士族攀談。
貞觀十二年伊始,朝中坊間都很忙碌,李承乾閒暇之餘也會來崇德坊走動。
他注意到了張大安,此刻他獨自一人坐在一處餅攤看著書籍。
「覺得崇德坊如何?」李承乾笑著問道。
「挺好的。」張大安隨聲附和,看到眼前的人是太子連忙行禮道「殿下。」
李承乾擺手示意他不要聲張,笑道「孤閒暇之餘便會來這裡走走,崇德坊能夠建設好,多虧了張陽的建議。」
張大安依舊是手不釋卷,低頭看著書。
李承乾又道「你還是一樣,喜看書。」
「看書時常能夠給予下官開導,在遼東忙於治理,看書少了,回到長安之後,便時常看書,兄長也教導我要多看書,多思考,多想。」
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是張陽指導你開悟,才有了如今。」
張大安這才放下書卷,「去年遼東賦稅交給朝中有兩百萬石糧食,事實證明了遼東也可以成為富庶之地,為何朝中依舊不派人去治理?」
聞言,李承乾的神色凝重,「大安,你能夠治理遼東確實有才能,但你也年輕,遼東苦寒你也清楚,過了八月便再無作物可收,父皇對此還有顧慮。」
張大安點頭繼續看書。
「許敬宗去做什麼了?」
「說是帶著大食使者去見兄長。」
太子殿下與張大安有一句沒一句地談著話。
禮部的青年翹楚太多了,張大安,張大象,裴行儉,狄知遜,這些人是禮部侍郎,他們可以外派到邊關治理邊關,也可以建設兵馬。
張大安文能治理遼東,還能帶兵拿下高句麗的都城。
裴行儉亦是如此,他帶著三千兵馬建設安西都護府,也可以在安西四鎮建設兵馬,與薛仁貴帶著五千人就能夠掃平天山,並且就靠著他們在西域拉起一支三萬人的兵馬馳援波斯。
狄知遜經營的河西走廊,如今儼然成了河西富庶之地。
這些人都是有才幹之輩。
若是換成長孫無忌,會讓這些才能之輩繼續留在門下。
張陽則不同,他很果斷地離開了朝堂,並且不再接觸禮部事宜。
此刻驪山,許敬宗帶著大食使者穆斯阿布來到驪山村外,穆斯阿布是如今大食智者艾布的外孫。
此人看起來三十歲左右,穿著一身破落的大食人特有的衣衫,他很瘦弱,皮膚黝黑,身上始終掛著金器,身後跟著幾個大食僕人。
許敬宗並不喜歡大食人,而讓這個大食人來見縣侯也是因為裴行儉是禮部的侍郎。
當他聽說裴行儉是張陽派去波斯的時候,他的第一個想法便是想要去驪山。
而且讓他見張陽也是中書省的意思。
還不是因為火炮也是驪山所造,這一次穆斯阿布便鐵了心要見張陽。
並且事關大唐與大食是戰是和。
在這裡等了一個時辰,倒是這個大食使者一直盤腿而坐,沉默不語。
穆斯阿布光著腳沒有穿鞋,其餘的大食僕人也沒有穿鞋。
好像大食人不喜歡頭髮,這個穆斯阿布沒有頭髮,他的僕人也沒有頭髮。
許敬宗來回踱步等著,見人終於從村子裡出來,這才行禮道「縣侯。」
「老
第七百十章 先知與科學絕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