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主大婚後,朱子龍在宮裡呆了幾天,就回山東了,公主也跟隨過來。
可能是感覺拿的財禮太重,皇后都不太好意思。
於是,全力的支持了,朱子龍又提出來的另一個計劃。
開始在他管理的五個省內,提前實行商業稅!
商業稅這個事情,引起了官場巨大的反彈。那怕,朱子龍剛剛大婚結束,諸多官員還是用「與民爭利,不合祖制」的奏章,有來反對這件事。
看著堆的小山一般高的奏摺,張皇后直接選擇了無視,有種你們和太子說理去。反正老娘就這麼做了!
這種在皇帝身上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出現在婦道人家身上,你還別說,百官是一點法子也沒有。
你和皇后爭的過了,勝了也顯不出你的男人氣質,輸了更沒臉見人。
而朱子龍那邊,對於百官的奏摺,更是不宵一顧。
與民爭利?
說出來真尼麻好意思,明明是你們官員與民爭利,國家並沒有好不好?
明朝縉紳依靠宗族的實力,和儒家的理論建立的領地,在宗族的領地中使用私法私刑(國家的政令不出縣城)。
甚至於,把持朝政,把持地方政權,把持官員的推選。
極度的阻礙寒門士子的晉升(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最後逼得寒門士子們當漢奸例如張賓,王猛,阻礙國家的稅收(官紳不納糧),使國家的動員能力越來越低。
從來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所謂的民,只是指他們罷了。
皇帝收礦稅,商業稅海關稅都主要是從經商的官員那裡收稅。這是與官爭利,與儒生(士紳)爭利,其實亞根本就不是與民爭利。
所以遭到儒生和文官的一致反對,而且形成了一邊倒的記錄:都是徵稅的人不好!
像各鄉黨那樣:「非吾同道,即為仇寇。」的偽君子,才是明朝敗亡的根源。
朱子龍現在就是隱蔽的向他們這一階層,發起挑戰的號角。
想當年,魏忠賢算不上好人,但是,不論是治國還是做人上,魏忠賢絕對比齷齪無恥,沽名釣譽的東林黨和類似的人,要靠譜的多。
晚明的富商,一頓飯好幾千兩白銀,可是讓他們交一文錢的商稅,他們卻寧死不交。
鼓吹不與民爭利,鼓吹加征農業稅,可見多麼的虛偽和齷齪。
在朱子龍穿越來到明朝前,明朝後期有一個「怪現象」——任何國家加強對私人經濟活動控制的政策,任何國家試圖增加工商業稅收的行為。
都必然遭到他們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東林黨和其它黨的堅決一致的抵制排斥。
「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幾乎成了他們無往而不勝的理論法寶。
「農本商末」在他們那裡的意思,僅僅是你國家要打,就只能打農業的主意。你要增加農業賦稅,可以商量,你如果想要增加工商業稅收,那就休想!
「不言利,只言義」,那都是對國家政府,對皇帝說的話。意思是你政府,你皇帝只要說說義就可以了,來說利就不好,就不光彩!
通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於在萬曆死後,第一次把持了朝政。
現在,朱子龍好不容易把東林黨打的四分五裂,讓他們沒有以前那麼大的勢力了。
其它黨的官員,則還不成大氣候,想用不能與民爭利來當藉口,這怎麼可能會讓你們成功?
有種就來呀,你和我講道理,我就和你律,你和我律,老子就和你講刀槍。反正就是秀才撞見兵,有理沒理,都不聽。
不怕死的,就來!
什麼管理天下不能沒有你們這些人,現在朱子龍只是冷笑了,再過一年,各試點科舉就大行其道。
三年一次,變成一年一次,少了你們這些舊官員,正好給新官員聽話小弟們讓位。
誰tm的怕誰?
對於,慢慢失去作用的舊官員,朱子龍現在是越來越瞧不上眼了。
自然,他們的怒吼聲,聽在朱子龍耳中,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直接無視。
第868章 誰讓你們,願意當豬隊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