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為《臥虎藏龍》製作的同名樂曲,兩者的名字一樣,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截然不同的,這不是好與壞的問題,而是歌曲本身所帶給聽眾最直觀的感受。
兩人聊了很久很久,這期間也有人來找過馬友友,只是看他似乎很忙的樣子,大都只是駐足聽了一會兒,見兩人交談的內容都是音樂方面的事,有人留下,有人走了。
這次來參加酒會的,大都是好萊塢的製片人、歌手、演員之流,有不少都是對音樂很感興趣的人,加上此時又有一位聞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他們或坐在凳子上,或站在周圍,聽著兩人的交流,時不時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幅宛如文化沙龍的畫面,很快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他們好奇的紛紛跑來,想要看看這裡發生了什麼,一聽這些人都在討論各國不同的民族樂和古典樂,也是傻了眼。
這不是一場普普通通的酒會嗎?
怎麼還變成了一場音樂交流會?
一位六十多歲的美國電影學院評委,聽著坐在那滔滔不絕的講述世界各國不同民族樂的李燕歌,那豐富的知識面,以及略顯稚嫩的臉龐,都讓他很是好奇,忍不住問道:「貝托魯奇,這位年輕人是?」
「他叫燕歌李,是為我們電影製作配樂的作曲家。」看道格拉斯·貝克似乎對李燕歌很感興趣,貝托魯奇也是簡單的講了講李燕歌的身份。
聽到這位年輕人還是一位中國大學的學生,道格拉斯·貝克滿臉的吃驚,不敢相信的說道:「我的天,你電影裡面那首很棒的音樂,居然還是個學生創作的??」
擁有後世幾十年記憶,加上又是大學教授,所擁有的知識,可不像李燕歌如今外貌上看起來那麼淺薄。
「是的貝克先生,當初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大為吃驚的。」貝托魯奇想起當初在聽到李燕歌創作的《故宮追憶》後,同樣是不敢相信。
道格拉斯·貝克盯著李燕歌的臉龐,說道:「他是一個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