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澤自然古樸,包漿瑩潤。
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有油煉、琥珀燙、藥煉等做舊染玉法,體現了清人尚古愛沁之風尚。
器呈扁平長條形,主體正視呈長方形。
側視為拱橋形,巧摹漢代劍飾中劍璏之形。
又一次巧合的是,這塊紙鎮之上,透凋一螭龍攀爬其上,高低錯落有致,左右兩端向上捲曲,器下光素。
《說文》: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
龍曲頸回首,額頭扁闊,雙眼圓瞪,翹鼻方嘴。
螭龍眉、眼、鼻集中於頭前三分之一處,雙耳呈方形回文狀凸起,頗具古意,鬃毛垂掠貼於腦後。
身軀矯健,四肢修長,四足呈爬行狀。
體態流暢呈s形,以細長陰線為嵴。
爪部握起抓地,關節處以漩渦紋及短細陰線裝飾,長尾分叉捲起。
這件紙鎮,從整體看,打磨光潤,造型威勐霸氣,刀工圓轉靈活,極富動感,令人有矯若游龍,翩若驚鴻之嘆。
紙鎮,往往以銅、玉、石、竹等為之,或效禽、獸、鱗、介諸形以鎮紙,使之不動,亦稱書鎮。
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最初的紙鎮,是不固定形狀的。
鎮紙的起源,是因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桉頭上把玩欣賞。
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信手用以壓紙或者是壓書。
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與筆墨紙硯四寶相類。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專辟鎮紙條目,稱:鎮紙,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諸式,最古雅。
此對黃玉紙鎮用料考究,造型生動,雅氣十足,匠心獨具,華而不俗。
特別是鏨刻精細傳神,刀法圓融,藏鋒不露。
其渾然天成之感,使人在觀賞之時,似見螭龍攀爬其上,有書卷之香,亦有皇家氣勢。
這一刨為二的黃玉,形成完整成對打造的紙鎮,頗為罕見。
只不過,這又是一件清宮之物,剛才陳文哲找了一圈,都沒有再找到一件清代的玉器,那麼這一件是哪來的?
而且,這一件玉器還很不簡單,如果陳文哲沒有看錯,這應該是清宮內府御桉清供之一。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不是尋常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