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蛻化過來後,經過六朝二百餘年的演變,至隋朝時,已漸趨成熟。
隋朝國祚雖短,在書法史上,卻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
在楷法上熔南北於一爐,開唐書之先聲,可以說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傳世隋碑及墓誌並不多見,著名的有《龍藏寺碑》、《曹植廟碑》、《啟法寺碑》、《孟顯達碑》。
另有《久蘇孝慈墓誌》、《張貴男墓誌》、《楊居墓誌》、《李則墓誌》、《宮人元氏墓誌》等。
其中尤為著名的就是《董美人墓誌》,《董美人墓誌》真書,計二十一行,每行二十三字。
董美人是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楊秀的侍女,她不幸在十九歲時即因病夭亡。
蜀王楊秀為了紀念她,遂自撰銘文,刻此志隨葬於長安郊外。
時正隋文帝開皇十七年一五九七一。
此志和其他墓誌一樣,沒留下書寫者和鐫刻者的名字。
但細觀此志筆意精到細膩,點畫清勁挺秀,字形微扁,依然保持著六朝墓誌穩重而端嚴的特徵。
但其體勢結構已十分勻稱和諧,楷法已趨完善。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其平正端莊的體勢中,微雜險絕的姿態,顯得平而不板,十分耐人尋味。
此志雖以方筆為主,但其轉折鉤趯處不露圭角,給人以溫潤之感。
如初學者以唐碑為基礎,以北碑求變化,則此志介乎二者之間,可作為由唐入魏的過渡作品。
可以說,這一塊墓誌上的書法字體,已經是漢代以來的最巔峰。
而陳文哲從這塊墓碑上,甚至還能看出一些漢唐代書法的影子。
只不過,它是隋文,不是漢文,也不是唐文,最多也就是有一些漢唐的傳承。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位漢代的書法大家,就是鍾繇。
隋代書法,既然是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那麼他承的是誰?肯定是漢唐。
唐代就不說了,直說三國時期,而鍾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
他被稱為「楷書鼻祖」,他的小楷堪稱萬世模範。
這一塊是被,既然號稱小楷第一,自然就避不開這位「楷書鼻祖」。
所以,很多刻碑高手,想要模彷古代碑刻,必然都需要臨鍾繇很多年。
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不喜歡書法,不喜歡他的字體,怎麼能學的下去?
而這還只是門檻,因為刻碑的,怎麼可能只認識鍾繇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