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斗拱,若說它是唐構,也不能否認。
鐘樓內部尤其是柱礎、斗拱、月梁等都帶著濃濃唐風。
燕趙唐風不獨此處,位於張家口浮圖講鄉的開陽堡,有著「北方樓蘭」之稱。
千餘年前的唐代,開陽堡進入鼎盛期。
當時,人們按照「九宮八卦」的設計理念重建開陽堡。
其主要街道呈井字形相交,寺廟建築則按八卦之義定位。
整個古堡布局規整,莊嚴大氣,有「靈龜探水」之美稱。
開陽堡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建築為玉皇閣。
因為年代久遠,唐代的土木建築保存至今的僅有幾處,玉皇閣是其中之一。
玉皇閣共有間,高丈多,為單檐歇山頂。
四個檐角玲瓏精巧,角嵴上走獸尚在。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處起槓桿作用的木構件昂,其昂嘴被凋刻成象頭。
這種凋飾,在古代建築中是不多見的。
玉皇閣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間,但保留了唐宋建築的風格。
除了玉皇閣,開陽堡之內還有開陽門,它是這一座古堡的南門,也是唯一的堡門,其上有玉皇閣。
門、閣均建於唐代,後世雖有重修,但仍保留唐代風格,因而其文物價值極為珍貴。
開陽堡最寶貴的價值,在於保留了千年古城的整體風貌。
這為研究唐代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開陽堡獨特的建築藝術遺韻和廣袤的地域風貌,折射出的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積澱。
它鮮活的載體上布滿特殊的時空感,是無法複製的塞外記憶。
歷史文獻對於開陽堡的記載並不多,考古挖掘也尚未得出可行性論證。
這古堡寂靜、蒼涼、破敗,所有關於它身世的故事,只有歲月知道。
而陳文哲,恰恰可以看到歲月留下的痕跡。
所以,他對於這種古代建築,最是上心,因為它們承載了太多。
可惜像是這樣的木質建築不多,但是石質建築應該還有一些。
比如保定博野縣程委鄉解村小學校院內的興國寺石塔,是保定境內現存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古塔。
這座古塔是唐代景龍四年創建,石塔距今已有年的歷史。
此塔原為興國寺內之建築,現寺己毀,僅存此塔。
興國寺石塔建築年代,與長安小雁塔同時,風格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