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涼透,陳文哲就會江胚體放入配好釉料的釉桶中上釉。
將坯體浸入釉漿後取出,使釉漿均勻地附著於坯體表面。
而後又將釉漿注入坯體內,來迴旋盪,使釉漿滿布內壁……
經過盪釉、浸釉、塗釉、噴釉等幾個步驟後,施釉方才完成。
厚釉青瓷則要施釉數層,施一層素燒一次,反覆多次,才是正燒。
在這裡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燒制溫度,龍泉青瓷要經過兩次燒制,第一次叫塑燒,也可以說是素燒。
也就是燒青瓷的胚胎,燒制溫度在800度左右,出窯後再上釉。
第二次燒成品,燒制溫度在1300度左右。
一般都是比較準確的1300度,溫度低了幾度釉色會不夠透,也就是不夠光亮。
要是高了幾度就會流釉,很有可能整窯都會是次品。
龍泉青瓷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因為胎土的問題很容易變形。
要控制這個變形,最關鍵的還是在胎上。
這個胎厚了會開裂,更何況青瓷是以薄胎厚釉在瓷器中站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可太薄了容易變形。
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燒制出來之後,還需要看釉色、釉質。
龍泉青瓷最經典的精髓是釉色,最高的境界是似玉非玉的釉質。
在這方面,上千年下來,制瓷匠人們一隻在探索。
現在想要重現輝煌,乃至有所突破,技術的革新必不可少。
比如相比龍窯,液化氣窯有不斷創新的可能。
20世紀90年代,景鎮已經有在燒液化氣的梭式窯。
而在這種窯口的啟發下,改造出了人工控制的新式窯爐。
這種爐窯可以解決釉發色不純正和不穩定等難題。
古法燒制的青瓷,代表了千年技藝的傳承。
現代化的氣窯,則讓影響因素更加可控。
結合釉料配製工藝的突破,才有當代青瓷的中興。
從紫銅色釉,到高溫黑色釉,再到虎斑色釉、赫色釉……
有了現代科技助力,現代青瓷產品設計和創意愈加豐富。
陳文哲站在這些前人的肩膀之上,自然會有著更多的選擇。
他不用依靠經驗摸索試錯,就能夠得到想要的釉色。
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他也必須在燒制過程當中,進行反覆對比。
只有多次修改配方,才能在傳統龍泉青瓷釉料配製技藝研究上,取得突破。
最終找回歲月淘洗中的釉色,讓純正的梅子青、粉青、鐵胎哥窯青瓷重獲新生。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