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海市瓷刻藝人,將獨特的凋、刻、磨、皴、擦、染等方法,開創性地運用到大型插屏之類的作品中,才能得到的成果。
再配以紅木鏡框,使之既有藝術欣賞性,又有一定的實用性,從而一展瓷刻新風。
刻瓷的巔峰境界,就是在方寸之間,築大千世界。
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很顯然也是不容易的,所以眼前的刻瓷作品,都是精品。
以刀代筆,以瓷為紙,這簡單嗎?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闌
刻瓷,因其創作失誤不可逆轉,被視為我國傳統手工藝里的一項絕技。
在已上好釉的瓷器上進行再刻畫,在瓷盤光亮的映襯下,刻刀鑿下的細碎刻點,拼繪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或是高山流水,或是國色天香,或是百鳥朝鳳。
一毫米的厚度里,就有大千世界。
這樣的技術,其實並不是在明清時期憑空產生了。
任何技藝,都有其出處,或者說是最初的起源。
最早的刻瓷,可追朔至秦漢時期,當時出現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為「剝玉」。闌
魏晉時期,文風濃郁而興盛,帝王官宦、文人墨客在玩賞瓷器之餘,會將繪畫詩詞刻留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宋代定窯瓷器的裝飾,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紋後,施釉燒制的典型代表。
當然,真正在瓷釉上凋刻的刻瓷是從清初開始的。
當時刻瓷藝術已十分興盛,尤以著名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和著名刻瓷藝術家華法為代表的刻瓷作品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乾隆後期,宮廷內設置「故宮造辦處」,刻瓷才真正發展成為了一門新的瓷器裝飾藝術。
也是從此,匠人們硬生生將人為的手工藝品,打造成為了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新華夏成立後,刻瓷藝術發展到了新階段。闌
這時的刻瓷藝人帶徒傳藝,專業人員對刻瓷進行研究創新,改進刻瓷工具,使刻瓷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打造獨具特色的刻瓷禮品,從而將刻瓷藝術推廣開來,這是工匠精神,也是藝術家們的使命所在。
胸中錦繡手中瓷,千凋萬刻終成意。
這種作品在製作過程當中,稍一不留神,就會將脆弱的薄壁穿破。
所以,每一件成品的誕生,都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