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在我們我國的「十二屬相」中,有蛇也有龍,而蛇在民間又被稱為「小龍」。
傳說中的「蛇」想要進化成「龍」,首先要經過五百年的修煉。
長出雙角成為「蛟」,然後再修煉上千年,到東海修煉或許才能最終幻化成「龍」。
想必是,蛇幻化成龍,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而艱難的歷程。
但是,魚跟蛇就有很大差別,所謂「鯉魚躍龍門」,就是說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
如果哪一條鯉魚,能被選中跳過「龍門」,那麼它就能「化為龍」。
這和過去的「科舉取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個到了李。
當然,也和我們現在所說的「選秀」,登台一走秀,盛名萬金酬,有一定的相似之義。
這些龍紋到了清代有有變化,清代的飛龍,又叫「應龍」,是指有一對翅膀的龍。
其形貌,在清代中期的民間木版年畫的遺版中也有體現。
應龍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地位很高,他們也被稱為是「龍祖」。
據《清奇傳說》記載:「有東海大魚大蛇喝上應龍的晨尿,即成為真龍。」
這種「圖騰說」也從另一個方面道出了「魚化龍」的不容易。
民間傳說故事,永遠是歷代工匠們繪畫、雕塑的緣起。
關於蛇化龍、魚化龍,有人覺得還是「蛇化龍」的地位會相對高一點。
這就像我們收藏一樣,往往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被人們所珍惜。
蛇化龍是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克服了很多的艱難險阻才成為龍的。
而且他們在成為龍之後,還能再進化成應龍。
另外蛇化龍的精神也是更值得我們所學習的,而「鯉魚躍龍門」就有很大的應試性,似乎專對科舉而言。
青花魚龍紋,就是其中的典範。
像是有兩隻清代青花瓷盤,其形之美,是「魚化龍」研究的範本。
它青花發色艷麗純正,盤中青龍兇猛,騰空而起,鯉魚繪畫細膩。
它們動感強烈,發色明晰,當是收藏家絕好的研學標本。
無論怎麼說,我國人對龍總有一種別樣的情懷,龍作為祥瑞的代表,早已深入人心。
我們知道,明清官窯瓷器的魚龍紋樣,一直源源不斷地傳導到民窯瓷器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