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節日祝福,和對華夏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自信。
這麼一隻碗,最難的是釉色和紋飾。
器型是正德碗,就是宮碗,因為是明正德年間燒制的瓷碗,在當時享有很高聲譽,故有「正德碗」之稱。
其中典型的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者,被稱為「宮碗」。
這種碗型,陳文哲早前在國內做過,所以做起來很簡單。
要是拉胚,幾秒鐘他就可以做一個。
不過,這隻虎悅春碗的胎質不同,它是骨瓷。
骨質瓷,簡稱骨瓷,亦稱骨灰瓷,生產始於英倫。
學界一般認為,第一個成功生產出骨質瓷的英倫人是喬西亞·斯波德。
在這傢伙之前,西方人一直想要燒制出精美的瓷器,但是他們始終燒不出好的東西。
就這一一直仿製了幾百上千年,終於製作出來了骨瓷。
當年的喬西亞.斯波德,將煅燒後的骨頭,與瓷土和礦物熔劑,直接混合而成為傳統的硬質瓷原料,在19世紀初試驗成功。
隨後他又開始進行生產骨瓷配方的系統性研究,1821年底,骨灰和瓷石多少的比例被「標準化」。
當時,人們認為以長石為熔劑,和含骨灰46的坯料,生產出的瓷器是最好的產品。
基本工藝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一種瓷器。
骨質瓷的兩個基本特徵,是區別骨質瓷與其它瓷器之間的本質依據。
一是骨炭含量36以上(國家標準);二是經過二次燒成而成(素燒,釉燒)。
根據英倫所設的骨瓷標準,含有百分之三十來自動物骨骼中的磷酸三鈣,且成品具有透光性,方得稱為骨瓷。
而漂亮國的標準則,最少要是設在百分二十五。
骨質瓷發明歷程,頗有喜劇色彩。
開始是托馬斯·弗萊在製造過程中,偶然摻入動物骨粉。
後經喬西亞·斯波德繼續研究而得。
最早其基本配方,是六份骨粉和四分瓷石。
但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五十份骨粉,二十五份瓷石和二十五份粘土。
直至今天,在英倫一直被認為是標準配方。
兩百多年來,骨質瓷經過一代代名匠之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陶瓷珍品。
70
測試廣告2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陶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