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和大型喬木和灌木叢等等植物。
這些地方植物可以生長,農作物當然也可以生長,所以後來都被開墾成了旱地,不過這些旱地開墾了之後,這些植物就全部被破壞掉了,而種上去的莊稼根本就代替不了原先的那些植物,每到雨季的時候,裸露的地表就會受到雨水的沖刷,土壤流失的非常快,而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越來越嚴重,非洲的乾旱情況也持續加重,撒哈拉沙漠向南擴張的速度增加的很快,於是尼日北部的地區便漸漸的變成了沙地、荒地最後變成了沙漠。
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尼日已經跟八十年代的尼日完全不同了,人口翻了四翻不說,耕地面積卻下降了,而全國可耕種的面積也下降了,北部的地區不只是不適合耕種了,也同樣不適合放牧了,牧民們南遷還加劇了民族矛盾……
原先的第二大省阿加德茲慢慢的沒落了,人口大量的南遷,三十年的時間裡面,首都尼亞美的人口增長了八十多萬,這個速度在西非國家的城市中高居榜首,可見其國內的條件惡化之快。
而接踵而至的內亂使得尼日高效的政府也被摧毀了,所以從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也不見了,因此,在這個地方還能夠看到一片片的旱地,林全覺得很稀奇。
「老鄉,這邊為什麼不種紅薯啊?」
紅薯是窮人的朋友!這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是林全認為他很有道理。
紅薯這種植物屬於旋花科類植物,生長範圍廣,生存條件要求不嚴,它可以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很多地區,生長周期一般在四個月到五個月左右,基本上跟水稻差不多,但是產量很高,至少比水稻要高。
紅薯的根莖葉之中,根就是果實,是主要的食物,而葉子和葉子下面的那根小莖其實也是可以吃的,在林全的老家那邊,這就是兩樣菜了。
紅薯抗病抗旱,營養價值也不錯,產量也很高,關鍵是管理基本是放養,所以他不知道為什麼這邊不種紅薯,因為唯一的影響因素就是缺水,但是這是在卡魯河旁邊的,水也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