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看出,毛兵擅長在叢林山地作戰。使用長矛、弓箭、短兵等武器,著輕甲或不穿甲冑,以追求在山地作戰中的靈活性。
嘉靖年間,毛兵被調往江浙對付倭寇。但因他們不適應江浙一帶的泥濘田網、江湖眾多的地形,更不習水戰,戰績不佳。
明末遼東戰事起,毛兵也被徵調往遼東作戰。在遼陽城下曾與川兵一起迎戰八旗,幾乎全軍盡沒。
僅有監軍道胡嘉棟率領的八百毛兵未參與戰鬥,從此撤出遼東,駐紮天津。
因為毛兵輕甲或無甲,無力抵禦建奴的弓矢,其自身的特點在平原戰陣中也難以發揮。
熊廷弼就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並指出毛兵僅能「穿山透林,非平原沖戰之用」。
而毛兵真正能一顯身手的戰場在西南,在平定播州之役和奢安之亂中,川、貴的地形給了毛兵用武之地,「毛葫蘆行步如飛跳澗上下,堅悍真可摧堅。」
所以,朱由校徵調三千毛兵前去助朱燮元平叛,也算是慧眼識兵,用得其所。
至於現在攻打金州,雖然並不算是毛兵所長,可也不是平原沖戰之短。
他們以七人為一伍的小型編隊,自相團結,互相配合,使用弩箭長槍,在近戰廝殺中,倒也不落下風。
當然,金州牆矮城小,守軍又少。明軍則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更有火炮助陣,破城沒有什麼懸念,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軍登上城頭,占領的範圍越來越大,建奴雖然拼死頑抗,卻已是力不從心,難以挽救城破被殲的命運。
一支明軍沖入城門洞,又刨又挖,清除了障礙,打開了進城的通路。
如同不可遏制的水流,一隊隊明軍吶喊著殺入城中,宣告著獲得了圍攻金州之役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