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抵禦北虜入侵,還有助於減緩國祚崩潰速度,而這一速度的放緩,會給李風雲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這顯然對李風雲有利。
一方面是歷史車輪在飛速轉動,留給李風雲發展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方面正好有個機會可以加快李風雲的發展速度,那麼李風雲還有什麼選擇?他沒有選擇,唯有傾盡全力、不惜代價去抓住這個發展機遇。
李風雲接受了李安期的建議,接下來兩個人圍在地圖前,反覆推演東都兵變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可以利用的變數。實際上這個機遇稍縱即逝,很難抓住,即便抓住了還附帶有很大的危險,因為在幫助楊玄感攻陷東都的同時,齊王楊喃、代王楊侑,還有從涿郡南下的衛府軍,已經從三面包圍而來,李風雲必須在官軍的包圍圈形成之前衝出去,否則他就要給楊玄感陪葬了。
好在李風雲還有齊王楊喃這個默契對手,關鍵時刻還有一線生機,當然,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理想與現實總是很懸殊,能否實現預期戰果,只有天知道。
李安期看到自己說服了李風雲,很有成就感,情緒很高昂,與李風雲理出了一個參加東都兵變的大概脈絡後,這才想到了還要兼顧崔氏利益。
「東都失陷,越王楊侗就危險了,而越王楊侗一旦出事,崔氏就麻煩了。」李安期眉頭緊皺,擔心地說道,「如果越國公妥協讓步,把越王楊侗推上皇帝寶座,崔氏不是同謀也是同謀,那等於把崔氏直接推進了萬丈深淵。」
李風雲冷笑,「某說了,這是某的推演,某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東都一定會爆發兵變,而兵變者就一定是越國公,所以某無法滿足崔氏的要求,只能讓她敗興而去。」
李安期稍加躊躇後,忽然問道,「如果她相信你的推演呢?」
李風雲沒有說話。
李安期又說道,「去年因為你的推演,她竟然不顧一切趕赴東征戰場,陪伴在黃台公(崔弘升)的身邊直到大戰結束,而事實證明,你的推演是正確的。試想,有了這個極具說服力的先例,她豈能輕視你對未來幾個月東都局勢的推演?」
「相信又如何?她又能改變什麼?」李風雲目露不屑之色,語含嘲諷,「她不顧一切趕赴東征戰場,可曾改變敗局?可曾拯救她的父親?」
「不錯,最終還是你拯救了黃台公。」李安期說道,「所以,於情於理,她對你都更為期待,更加信任,所以,她才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親自趕到歷城城下,走進了你這座叛軍大營,出現在你這個中土第一賊面前。」
李風雲的神情嚴肅了,目露寒光。李安期才給了崔鈺凌厲一擊,打得崔鈺暈頭轉向,一轉眼,李安期的態度又變了,又開始維護起崔氏利益了。這變化是不是太快了一點?
「小叔,你不要生氣,某就事論事。」李安期預感到李風雲要憤怒了,急忙解釋,「之前崔氏損害我李氏利益,某當然要予以還擊,而就東都兵變這件事而言,某必須兼顧到河北人的整體利益,必須兼顧崔氏的利益,若崔氏因為這場兵變而飽受打擊,對我整個河北而言肯定是極度不利。」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李風雲冷笑道,「若攻陷不了東都,某不能獲利,反之,若東都失陷,越王楊侗罪無可恕,輔佐他的長史崔賾亦難辭其咎,崔氏利益受損,這是必然。這世上,本就罕見兩全其美之事。」
「我們沒有辦法兩全其美,不代表崔氏就沒有辦法。」李安期正色說道,「小叔,從河北人的整體利益來說,李氏與崔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單從你的利益來說,你北上發展也需要崔氏的支持,一旦你大業有成,能否贏得崔氏的傾力支持就更為至關重要,所以不論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離不開崔氏。在某看來,雙方只要平等合作,不要以強權欺人,那該坦誠的還是坦誠,畢竟合作兩利分則兩傷嘛。」
李風雲沉吟不語。
「小叔,越國公若在東都城內,拿下東都易如反掌,反之,若在東都城外,以東都之堅固,要麼有數倍於城內禁衛軍的精兵,要麼有確實可靠的內應,否則絕無可能攻陷東都。」
李安期這句話說到李風雲心坎上了,之前他之所以缺乏參加東都兵變的動力,原因正在如此。
「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