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點僥倖終於煙消雲散。
「可有其他選擇?」李子雄直言不諱地問道,「我們一直做兩手準備,代王不行,就選擇其他親王,比如秦王楊浩,他是河陽都尉,有衛戍永濟渠之責,人就在河陽,若你託辭相邀,將其誘入黎陽,然後挾之舉兵,我們便有了所需大旗,且能威脅到博陵崔氏,如此一來,兵變初期我們即使不能贏得山東人的支持,亦能讓博陵崔氏投鼠忌器,迫使山東人不得不冷眼旁觀,暫時忍耐。」
「我們做了其他選擇,人選正是秦王楊浩。」胡師耽說道,「我們也想了辦法,意圖將其誘入黎陽,挾之舉兵,但我們的努力失敗了。」
「何解?」李子雄追問道。
「據我們剛剛從東都獲得的消息,越王突然決定請秦王楊浩和觀國公楊恭仁左右相輔。」胡師耽看了一眼李子雄,語含雙關地說道,「越王目的何在,建昌公應該一目了然,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此刻秦王楊浩已經回到東都。」
李子雄一聽就估猜到了這是東都高層權力博弈過於激烈的結果,可以肯定給越王楊侗出主意必是陷入權力困境的越王府長史崔賾,只是出人意料的是,小小年紀的越王楊侗竟然有如此慎密心思,有如此不凡膽略和魄力,這可不是小孩過家家,沒有非凡勇氣絕無膽量在群狼環伺之下行險一搏。而尤其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樊子蓋、元文都、韋津、韋雲起、裴弘策等軍政大員竟然沒有阻撓,竟然任由越王楊侗把本該屬於他的權力全部收了回去。這怎麼可能?這裡面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無人阻止?」李子雄驚訝地問道,「還是阻止不了?」
胡師耽一攤手,表示一無所知。東都高層都是強權人物,權力爭奪非常厲害,東都政局之所以迅速惡化到今天這種不可思議的地步,與他們熱衷於「窩裡鬥」有直接關係,但就這樣一群強勢人物,竟被一個看上去柔弱可欺的小孩子壓制了,的確讓人難以置信。東都權力分散,一盤散沙,這對兵變者攻陷東都十分有利,反之,若東都權力集中于越王楊侗一人之手,越王楊侗一人說了算,東都凝聚力必然增強,防禦必然牢固,這對攻打東都就不利了。
李子雄稍加思考後,冷笑道,「越王好手段,他之所以請回秦王楊浩,真正的用意是打消觀國公楊恭仁的顧慮,為楊恭仁復出做好鋪墊。」說到這裡他看了看楊玄感和胡師耽,問道,「是否有消息證實觀國公楊恭仁已經復出了?
「這一點毋庸置疑。」楊玄感手撫長髯,皺眉說道,「崔賾為了幫助越王守住東都,主動向元氏和八姓勛貴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妥協,但事情遠比崔賾想像得複雜,西京咄咄逼人,國公(李渾)更是步步緊逼,僅靠鮮卑人堅守東都已不現實。東都岌岌可危,我們能看到,崔賾能看到,楊恭仁當然更能看到,以他的個性,絕不會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所以楊恭仁的突然復出,一方面固然是崔賾所請,另一方面也有他自己的意願,面對急轉直下的東都局勢,他已經坐不住了。」
「觀國公復出對東都政局的影響太大了。」胡師耽憂心忡忡地說道,「可以預見,越王的權威會因此凌駕於東都之上,中央諸府和十二位府在與越王的對抗中已落在下風,已再難掌控東都局勢的發展。而這影響到了我們的兵變謀劃,打亂了我們的既定部署,迫使我們不得不延緩舉兵時間。」
眾人神色沉重,盡皆沉默。觀國公楊恭仁在軍政兩界擁有巨大威望,再加上繼承了由他父親觀德王楊雄和他叔父始安恭侯楊達留下的龐大政治遺產,事實上現在他在宗室政治集團中的領袖地位已十分牢固,這也是東都上上下下都看好他,把他視作中土新一代權力核心,都願意與其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的原因所在。
觀德王楊雄和始安恭侯楊達已成為歷史,而觀國公楊恭仁才是未來,是所有政治集團都願意積極「投資」的對象,所以此刻觀國公楊恭仁的復出,必將對東都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首先受到影響到的就是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對越王楊侗態度上的改變,因為某種意義上楊恭仁的復出可以解讀為宗室在皇統之爭中開始「站隊」,開始傾向于越王楊侗,開始鼎力支持越王楊侗,如此一來必將影響到這些政治勢力在東都風暴來臨後的選擇。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楊玄感沒有預估到,胡
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