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先把問題解決了。
民部侍郎韋津當即做出「讓步」,「目前澠池被圍,軍情不明,形勢對我十分不利,貿然由崤山東進,危險重重,一旦遭到楊玄感的伏擊,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某的建議是,暫駐陝城,等待東進時機。」
雖然不能消極怠戰堅守陝城,但也不能改走水路,給楊玄感西進敞開大道,所以關中人的妥協就是先等一等,先觀察一下,看看其他各路援軍的反應,尤其水師封鎖大河水道直接威脅到楊玄感之後,東都戰場上是否會發生有利於己方的變化,如果楊玄感還在圍攻東都,還沒有積極西進,還有意把西京大軍誘到東都城下決戰,西京大軍就由崤、澠一線果斷東進,畢竟那時楊玄感已經處在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窘境,即便與楊玄感決戰於東都城下,形勢對西京大軍來說也已經十分有利。
衛文升接受了這一建議,命令大軍駐紮陝城,暫作休整,蓄勢待發。
衛文升把這一決策急報行省,請行省在大河方向積極攻擊,對東都形成包圍,對楊玄感形成實質性威脅,迫使楊玄感在東都戰場上做出被動反應,繼而給各路援軍贏得圍殲叛軍之機會。
六月二十五,黎陽戰場。
齊王的心情有些激動,連續圍攻黎陽六天了,他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讓他都有窒息之感,難以為繼了,僥天之幸,關鍵時刻,局勢終於發生了變化,他終於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一線光明。
行省於六月二十二做出了新決策,雖然行省沒有說明改變決策的原因,但齊王通過自己在行省的秘密渠道,還是知道了西京大軍在華陰所做的人神共憤之「暴行」。這個「暴行」單獨看不過是泄憤之舉,但把它放在當前複雜而波詭雲譎的局勢中,它所起的作用就不可忽視了。
行省「妥協」了,不得不「咬牙」把收復黎陽之重任全部交給了齊王,不得不任由齊王挾持南北大運河以威脅聖主和中央,而前提條件就是,齊王老老實實待在黎陽,不要進入東都戰場,更不要妄圖去爭奪皇統,因為西京大軍在華陰的「暴行」導致楊玄感與西京方面結下了血海深仇,朝堂上兩大保守勢力已勢成水火,雙方已沒有結盟合作之可能,而齊王奪取皇統的基本條件就是依賴於保守勢力的合作和支持,所以齊王可以放棄這一不切實際的念想了,轉而一門心思利用這場風暴去攫取政治利益方為上上之策。
現在行省願意滿足甚至提供便利給齊王攫利,以此來換取齊王的「合作」,齊王如願以償,當然高興了。
另外水師已經來了,即將進入黎陽段水道,這對齊王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水師來得太快,而水師封鎖大河水道後,對東都戰局的影響非常大,形勢突然就對楊玄感不利了,他正在陷入各路援軍的包圍之中,如果他不迅速做出反應,不搶在各路援軍合圍之前衝出東都戰場,他的下場就很悲慘了。
不過這對齊王來說無所謂了,他自從被董純和李善衡聯手「架空」後就已經徹底放棄了利用這場風暴來奪取皇統的念想,轉而積極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以換取北上戍疆之目標。
實際上因為有漢王楊諒這個前車之鑑,齊王北上戍疆的難度非常大,即便齊王認為北上戍疆對他來說就是政治放逐,心理上牴觸非常大,但他若想達到這個目標,還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好在兩次東征失敗必將惡化南北關係,南北大戰隨時都有可能爆發,這時候以一位「准皇儲」來鎮戍北疆,的確能對北虜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所以聖主和中樞還是有妥協的可能性。
為此齊王必須積極爭取,即便只有一線希望也要投入全部努力,而此刻與水師的「合作」就非常重要。水師絕對忠誠於聖主,水師正副總管都是聖主非常信任的衛府統帥,而這兩位統帥在軍事決策上都有一定的話語權,關鍵時刻周法尚若能在齊王戍邊一事上不予反對,便是對齊王最大的支持了。
這天黃昏,齊王親自到黎陽津口迎接水師。
彭城留守、左驍衛將軍董純也特意渡河趕到黎陽,會同武賁郎將李善衡,一起陪同齊王迎接周法尚。
齊王這個姿態擺得「太低」了,「低」得讓周法尚大感意外,措手不及,想躲都躲不過去。
今春在齊郡剿賊,周法尚帶著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