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承諾?誰敢說這些人關鍵時刻不會背信棄義,賣主求榮?所以齊王持謹慎態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更沒有馬上收入「囊中」的念頭,而是打算先把這些人放在李風雲帳下「觀察」一段時間,等到北上戍邊成為現實,等到自己在北疆確實需要這些人輔佐了,再把他們「請」回來。
然而,李風雲卻看到了他們的「價值」,特意帶著他們拜見齊王,送給齊王一個「見面禮」。只要齊王能夠最大程度地「榨取」這些人的價值,就必然有助於齊王北上戍邊。
該說的能說的韋福嗣早就對他們說過了,此刻齊王也無須贅述,而這些權貴們也是一代翹楚,對齊王的「價值」自有判斷,既然他們選擇了齊王,當然承認齊王還是有值得他們輔佐的價值,所以這次見面,他們一方面向齊王表達效忠的意思,另一方面則是就未來的發展,與齊王進行坦誠的溝通和交流,以便更好的合作。
話題很快轉入要點。齊王坦誠相告,他已經向宇文述表達了北上戍邊的意思,但宇文述以聖主和中樞尚未決策發動第三次東征為理由,沒有給出任何承諾。實際上有沒有第三次東征,都不能改變南北關係迅速惡化這一事實,更不能延緩甚至阻礙南北戰爭的爆發,所以齊王北上戍邊,與聖主是否發動第三次東征,並無直接關係。
楊恭道、來淵、虞柔、裴爽、鄭儼等貴胄一聽就明白了,齊王知道他們的價值所在,需要他們在這件事上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他們這些人雖然都被打上了「亂臣賊子」的印記,但上至聖主下至文武百官,心裡都一清二楚,楊玄感非要抹黑他們,他們不黑也是黑,如此便給了政敵把柄,迫使聖主、中樞和他們家族,不得不在政治上妥協讓步,否則他們固然要掉腦袋,而家族也難逃牽連之禍。但聖主豈能把來護兒、虞世基、裴爽這些親信重臣統統趕出中樞?所以最後肯定是妥協,以結束他們這些人的政治生命來保全家族和集團利益。
當然了,一旦博弈激烈,雙方在核心利益上拒不讓步,他們也有可能掉腦袋,而這也是他們選擇逃離東都的原因所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們的「失蹤」或者名義上的「死亡」,某種意義上更有利於家族和集團在這場政治風暴中維護自身利益。
這種背景下,尤其在楊玄感的叛亂尚未平定,未來局勢發展和政治走向都不確定之刻,他們與家族重要人物取得聯繫,以這些重要人物支持齊王北上戍邊,來換取齊王對他們個人的「庇護」,實際上也就是對他們家族利益的保護,還是切實可行的辦法,畢竟南北關係惡化是不爭事實,北疆鎮戍力量嚴重不足也是事實,齊王和聖主的關係瀕臨破裂也是事實,而這些都是支持齊王北上戍邊的最好理由,在國祚利益至上、血濃於水親情至上,整體利益大於局部利益等諸多冠冕堂皇的「藉口」掩飾下,即便聖主一百個不願意,也只能暫時同意齊王北上戍邊。
楊恭道、來淵等人當即向齊王做出承諾,願意竭盡全力幫助齊王。幫助齊王也就是幫助他們自己,如果齊王不能北上戍邊,如果齊王不能帶著他們在南北大戰中建立功勳,如果齊王不能成就霸業,他們也就完了,至死都要背負叛賊之名蒙羞於世。
雙方各取所需,相談甚歡。
不久有縣府官員趕至雍榆驛,齊王馬上召見,怒氣衝天地呵斥了一番。
子夜之後,李風雲在韋福嗣的陪同下,與齊王相見。
齊王待之以禮。雖然李風雲始終沒有承認自己是三朝元老、功勳重臣李德林之子,但李子雄對他的態度早已說明一切。李子雄是何等人物?既然李子雄對李風雲都客客氣氣,齊王當然知道自己要拉攏此人,再說此刻李風雲的帳下多達十萬大軍,未來不論是南北大戰還是稱霸北疆,李風雲和他帳下的大軍都是齊王最大助力。
李風雲也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同時也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雙方心裡都很戒備,都有隔閡,若論信任,還是遙不可及。
「禮物很好,孤收下了。」齊王笑道,「未來一段時間,孤還要麻煩你,對他們善加照顧。」
李風雲微笑承諾,然後不動聲色地說道,「水師來了,明天大王就能見到來護兒。」
齊王已經接到李風雲的急報,是以並不吃驚,而是關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