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和中樞的懲罰,他們走投無路不得不上齊王的船,與齊王一起對付某,所以某絕無可能行此下策?某既然要留在通濟渠,要擊敗齊王楊喃,就必須確保通濟渠的暢通,以此來維持與通濟渠一線各種勢力之間的默契。只要這種默契始終存在,大家各取其利,某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就能找到機會擊敗齊王。」
蕭逸搖搖頭,認為李風雲太樂觀了。如果東征戰局如李風雲所預測的那樣陷入困境,戰爭要延續到第二年,那麼東都的保守力量必定大舉反攻,以國內危機、財賦不足諸多不利因素來要挾皇帝和改革派,卡東征的脖子,這樣明年東征即便取勝,皇帝和改革派在政治上也是一敗塗地。由此推測,就算李風雲不斷絕通濟渠,齊王楊喃也會斷絕,再退一步說,就算齊王楊喃不斷絕通濟渠,齊王楊喃的政敵們也要斷絕,以此來危害東征和嫁禍齊王,挑起父子相殘,加重國內危機。
「你不斷絕,不代表你的敵人不斷絕。」蕭逸不得不提醒李風雲。
「東征是對外戰爭,是討伐外虜,是大義之舉。」李風雲正色說道,「斷絕通濟渠違背了大義,必將成為眾矢之的,為千夫所指,一旦東征失敗,更是千古罪人,遺臭萬年,所以擄掠通濟渠可以,斷絕通濟渠卻是萬萬不能。」
蕭逸忍不住就想罵人,見過無恥的,沒見過如此無恥的,但李風雲說的對,無可指責。
實際上李風雲還不算最無恥的,諸如齊王楊喃等東都眾多權貴都想斷絕通濟渠來危害東征,打擊皇帝和改革派,不過他們顧忌名聲,不敢出手,而是逼著李風雲出手,但李風雲把其中利害關係看得一清二楚,就是不斷絕。與李風雲抱著同樣心思的還有河北義軍首領們,清河的張金稱,高雞泊的高士達、竇建德,平原的郝孝德、劉黑闥,豆子崗的劉霸道、孫宣雅等人,都活躍在貫通河北的永濟渠兩岸,但他們也是擄掠,始終保持著永濟渠的暢通,誰都不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與「大義」為敵。
然而,通濟渠戰場上,劍拔弩張,陰謀詭計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蕭逸雖然認同李風雲的說法,但現實很殘酷,有些事不論是不是你做的,最後背「黑鍋」的一定是你。
「明公,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今齊王已經出關,如果他蓄意嫁禍於你,如何應對?」
李風雲微微一笑,「不要著急,先聽聽蒲山公的高見。」
齊王分兵的消息,李密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接到密報,但他的對策必須建立在東都政局上,必須符合他所在的政治集團的利益,所以他還需要等待更高層的意見。
齊王出關,陳兵於通濟渠東岸,北連浚儀,南接陳留,劍指小黃。
李風雲緊急調整部署,虎賁、驃騎、風雲、瓦崗四軍列陣於汴水東岸,隔睢水與官軍對峙。左路四個軍退守外黃,右路四個軍退守考城,孟海公和呂明星則率中路五個軍退守濟陰、周橋一線,擺出了一副隨時撤回齊魯的架勢。
義軍聯盟的這一部署在官軍的意料之中,只是義軍後撤速度太快了,就在韋雲起和韋保巒率軍收復濟陽的同時,呂明星所率的聯盟第一和第二軍就進駐了濟陰和定陶,確保了義軍的退路,破壞了官軍收復濟、菏水道並將義軍包圍在通濟渠戰場上的計策。韋雲起大為惱怒,現在他的確有實力擊敗義軍,收復濟陰,但如此一來他的攻擊意圖就暴露了,義軍必然急速後撤返回魯西南,那接下來怎麼辦?齊王一個人在通濟渠戰場上唱獨角戲?
韋雲起攻克冤句城後,不得不停了下來,與義軍對峙。
齊王派出了招撫使者,先禮後兵,行緩兵之計。
李風雲將計就計,一方面與招撫使談判,虛與委蛇,一方面繼續劫掠通濟渠,同時告之留守蒙山的陳瑞和韓曜,密切關注魯郡段文操和彭城崔德本的動靜,確保大軍後路之安全。
只要東萊水師一日沒有出海遠征,魯東和徐州的官軍為確保沿海運輸通道的安全,就不敢輕易出動。齊郡的張須陀、琅琊郡的竇璇、彭城的梁德重即便有心把魯西南義軍聯盟圍堵於中原,但迫於東征的重要性,亦是有心無力,但是,東萊水師一旦出海,魯東和徐州兩地的官軍就能騰出手來圍剿義軍了。所以李風雲密告陳瑞,務必與齊魯義軍尤其是孟讓、裴長子、左君行、左君衡、郭方預等豪
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