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閣的畫舫,破開清澈的湖水,緩慢的前行。
十月間,天氣轉涼,趙銘從侍女手裡接過一件斗篷,披在李枝枝的身上,輕聲說道:「船上風大,小心受涼。等會菜好了,我再讓人叫你!」
李枝枝挺著肚子,看趙銘一臉關切的樣子,拉了拉披風,點了點頭,被丫鬟扶著進了船樓內。
這時忽然颳起一陣秋風,有些昏暗的天空,下起淅淅瀝瀝的秋雨,湖面上水霧升騰,雨水順著畫舫上翹起的飛檐如珠線般落下,眾人倚著畫舫觀雨飲酒,別有一番風味。
這時,在船首亭子內,錢謙益與黃宗義等人盤腿坐在矮桌前,一邊飲酒,一邊觀雨,錢謙益還頗有興致的吟了一首詩出來。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黃宗羲擊節讚嘆,不過卻說,相比於李商隱的這首詩,他更喜歡辛棄疾的《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此時,在船尾,柳如是則正為眾人準備陽澄湖上的美食,有白魚、鰱魚、清水蝦、當然還有絨螯蟹。
這個螃蟹是趙銘特意要求準備,以前窮逼,沒吃過陽澄湖的螃蟹,現在機會擺在面前,自然不能放過。
不過趙銘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陽澄湖,出名的並不是螃蟹,而是湖裡的清蝦和湖魚。
中國吃螃蟹的歷史很早,周朝時就用來祭祀,到南北朝時,已經有了許多吃法,如《齊民要術》中有「藏蟹法」一段,說的就是如何用糖、蓼湯和鹽來醃製螃蟹。
到隋唐時,最流行的吃法是糟蟹和糖蟹。糟蟹顧名思義,是以酒糟醃製螃蟹,糖蟹則是將蟹浸泡在稀糖或蜜之中,據說十分美味,有蘇舜卿詩詞為證,「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覺人生萬事非。」聞之令人垂涎三尺。
可惜趙銘對於這些吃法一概不知,只知道清蒸大閘蟹。
這時船尾,細雨里冒起裊裊炊煙,柳如是正在生火做飯,將一隻只捆綁結實的螃蟹,放在蒸籠裡面,足有二三十隻,每隻都有巴掌大小,看上去就異常美味。
趙銘見還有一會兒,便來到船頭,與錢謙益等人飲酒座談,說起了結社組黨之事。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