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領著大軍,進抵北京南郊。
從通州到北京著段路,不能走船,所以大軍先到,軍械和輜重,都還在後頭。
這時,趙銘分遣各軍,按著事先的安排,在城外分別紮營,並派兵監視各門,防止清軍趁著明軍立寨為穩,出城偷襲。
大軍忙碌之際,趙銘則領著騎兵,飛馬而出,窺視北京城防。
在距離北京城三里處的曠野中,大明攝政王趙銘,正神情複雜的看著北京城。
之所以複雜,是因為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觀察北京。
「確係雄城!」趙銘不禁感嘆一聲。
在他身後,黨守素、高一功、郝搖旗等將,內心也是五味成雜。
雖說過去了十多年,但是當初他們倉惶撤退的景象,依舊曆歷在目。
這時,參軍張家玉道:「殿下,據軍情司細作的稟報,城中尚有清軍十萬,其中滿兵大概兩萬多人。」
趙銘點了點頭,提醒道:「除了軍隊之外,城中的滿人眷屬,也要考慮進去。畢竟起於山林,又才過去十餘年,關鍵時刻,這些人也是能上城作戰的。」
張家玉道,「殿下考慮周全,實際上,阿濟格已經給滿洲眷屬,發放兵器了。」
趙銘皺起眉頭,若是如此,那城中的守軍,便不止十萬了。
趙銘沉吟一陣,遂即問道:「城中兵馬,阿濟格怎麼部署?」
張家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著遠處的北京城道:「回稟殿下,這北京城牆,呈「凸」字形,坐落於盧溝河畔。南面是外城,北面是內城,內城之中,還有皇城。自清軍入關後,清軍便將內城漢民,驅趕到外城,將八旗眷屬安置於內城。因此內城,也稱為滿城。」
趙銘認真聽著,張家玉繼續道,「據城中細作探知的情況來看,阿濟格吸取徐州的教訓,將城中漢軍,主要布置在外城,內城則由滿軍防守。臣的建議是,大軍繞開外城的漢軍,直接進攻內城的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否則外城即便破了,大軍還是要打崇文、宣武、正陽三門,才能攻入內城。」
一般而言,外郭與內郭都是成「回」字形布局,外郭回將內郭包圍、保護起來。
可是北京城的內外郭城,卻是成「呂」字布局,外郭在內郭城的南面,並沒有把內郭包起來。
這樣一來,明軍攻城,便不需要攻打外郭,可以直接繞道北京成的東、西、北三面,攻打內郭城。
眾人一行所在的位置,在外城永定門外,趙銘聽了張家玉之言,遂即拔馬道:「繞道去內城看一看。」
在趙銘窺視北京城防時,阿濟格已經來到城頭。
這時,城頭上的清軍,正擁著城牆,向城外眺望,指著城外明軍發出陣陣驚呼。
「皇上駕到!」這時,在士卒身後,忽然傳來一聲大喝。
城上清軍轉過身來,發現黃色傘蓋下,穿著龍袍,戴著高聳圓塔皇冠的阿濟格。
「皇上吉祥!」城上清軍,紛紛跪地行禮。
阿濟格領著一群文武走上台階,城頭士卒紛紛跪下,不能直視。
阿濟格擺了擺手,慍聲道:「各司其職,繼續布防!」
城頭清將聞語,連忙行禮,而後慌忙叫著屬下,逃跑似的去城下,搬運守城器械。
阿濟格則走到城牆邊上,畢竟統兵多年,又是滿清第二代,碩果僅存之人,他一生經歷大戰無數,幾十萬人的會戰,也參加過多回,是見過陣仗的。
因此,阿濟格站在城頭,憑城遠眺,發現城外明軍如螞蟻般遍布,遠處浩浩蕩蕩的明軍,還在趕來之時,整個人還算鎮定。
可是,跟隨他上城的官員,還有滿洲後輩貴族,就不淡定了。
太子博勒赫,也算打過仗,可還是臉色慘白,而更有甚者,只看一眼,就嚇得兩股戰戰,咋呼起來,「明軍兵勢如此之盛!」
「投鞭斷流,黑雲壓城啊!」
阿濟格正密切的關注城外明軍的動向。
為了抵禦明朝的進攻,他已經準備了數月之久。
雖說他一直在南苑打獵,但是防守事宜,其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