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與英國聯盟,將明朝勢力,排擠出印度,對於正發展的明朝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大明萬曆四十一年,也就是1613年努爾哈赤起兵,到去歲1662年趙銘從新完成統一,戰爭在中國持續了近五十年。
在這半個世紀裡,整個中國的人口,因為戰場和饑荒,減少近一半。
現在大明版圖,包括藩屬國的人口,只有六千萬左右。
明朝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工業革命,所需要的市場,比英國這樣一個小國,要大得多。
現在周國和英國聯手,使得明朝失去印度近一億人口的市場,無疑會對明朝的經濟形成巨大的影響。
明朝要成為世界霸主,經濟總量至少要占世界的百分之五十,工業產值也需要達到一半左右,才能確保剩下所有的國家聯合起來,也不是明朝的對手。
而要占據這樣多的經濟總量,還有工業產值,明朝需要極為廣闊的市場。
南京,攝政王府邸。
趙銘站在一副世界地圖前,目光注視著印度。
「攝政,吳三桂與英夷聯合,他們水陸互補,我們一時間,還確實沒有辦法。」堵胤錫沉聲說道。
趙銘微微頷首,「南亞次大陸,距離我們實在太遠。從陸上出兵,隔著東吁國和幾條荒蕪的山脈,大軍難以穿行,從海上出兵,艦隊至少要走三四個月才能抵達印度,而且一次投送的兵力無法超過三萬。這點兵力即便抵達印度,也難以擊敗吳三桂和英國人,反而會因為後勤和援兵不足,陷入困境。」
東吁北部的山林,即便是幾百年後,也難以穿越,而海上能運輸的兵力,又太過有限。
眼下陸師和海上的交通,都不算方便,大明距離印度太遠了。
趙銘沉默片刻,繼續道:「吳三桂和英夷占據了我們的據點,扣押了大明的商隊,朝廷不能毫無反應。傳令水師,派前精銳炮艦,巡視航線,並前出印度,遇見英夷船隻,一律扣押,或者擊沉!」
陳明遇想了想也提議道:「印度太遠,那就收復西域,總之要給吳三桂一個教訓。」
趙銘沉聲道:「寡人並非只是想給吳三桂一個教訓,而是必須拿下印度,滅了吳三桂。因為這裡是東西方海上貿易的中間點,若是吳三桂和英國聯合,那我們的船隊不只是無法抵達印度,還將失去奧斯曼、波斯,還有東非沿岸的市場。」
印度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群山環繞,土地的肥沃,用中國的話來說,就是有山河之固,乃王霸之地。
這裡不僅易守難攻,而且地里位置得天獨厚,處於東西方世界的中間,安心做個二道販子,完全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現在,吳三桂與英國聯合,而英國的海盜,是出了名的厲害。
一旦英國以印度為依託,那麼明朝的商船,不僅到不了印度,連與波斯和奧斯曼,以及東非的貿易,也會受到影響。
這就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阻斷了西歐與東方的陸上貿易,吳三桂與英國在印度達成聯盟,一旦他們控制印度洋,便也就阻斷了大明與阿拉伯和非洲的貿易。
因此,趙銘絕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必須保證明朝商船在印度洋的安全。
現在看來,大明與西方的全方位對抗,已經不可避免。
堵胤錫等人,聽趙銘的意思,是要出兵印度,可是現在明顯沒有出兵的條件,不禁有些擔心。
「攝政準備如何行事?」堵胤錫沉聲問道。
趙銘道:「必須制定一個詳細的滅周計劃。」
趙銘走到地圖前,道:「首先,這次吳三桂與英國聯合,必定會引發江南產品的滯銷。這個問題,從去年起,就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現在失去印度市場,必然會再次造成打擊。對此,朝廷需要有所準備,寡人的意思,由朝廷發債,招募大批工人,去修築鐵軌,建造戰艦。並且在西南大修連接雲貴的官道,解決工人生計,同時擴大內需。」
趙銘的意思就是,由明朝政府發錢,大搞基礎建設,給工人發錢,而工人得了工錢,就能夠購買工坊生產的產品,解決由於國外市場萎縮,造成的經濟問題。
第1054章鐵幕初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