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戰中,18師團的輜重聯隊和工兵聯隊兵力折損已經達到兩千餘人。
這隻有幾個小時。
即便是被伏擊的是輔助部隊,能給18師團造成這麼大的傷亡,能是普通的中國軍隊嗎?
當然,冷傑巴不得日軍將領越蠢越好,最好是每次進攻都沒有陣型,而是集團性衝鋒這種。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日軍即便是再狂妄,基本的戰鬥須知還是沒忘。
「打!」
隨李濟昌一聲令下,駐守在外圍高地上的一營戰士就朝日軍開起了火。
在這種作戰中,不能跟日軍短兵相接,否則損失會很大。
這源於日軍對擲彈筒的依賴。
在這種作戰中,日軍喜歡用擲彈筒多於輕重機槍。
只要衝進200米的擲彈筒射擊範圍,就用擲彈筒掩護,把手雷用擲彈筒扔進中國軍隊戰壕中。
這個時候的日軍擲彈筒用的很溜,技術也很好,一門擲彈筒,完全可以壓制中國軍隊一挺機槍。
機槍被壓制,中國軍隊往往只能看著日軍不斷逼近陣地。
而在日軍進入手雷投擲範圍內後,那就是一片手雷雨了。
所以就得在遠處開打,不讓日軍的擲彈筒靠近。
而且狙擊手這些也都優先打擲彈筒。
在巷戰中,就沒這個必要了。
因為那個時候日軍借著強大的炮火和裝甲部隊的優勢,隔著老遠就開火,中國軍隊很難有效殺傷日軍,反而會暴露火力。
所以巷戰就得放近了打!
這都是李濟昌等人在之前多次作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看到日軍只有兩個中隊的規模,李濟昌便下令兩個連的機槍別開火,以免提前暴露火力。
就在槍聲響起的同時,衝鋒的日軍就習慣性的趴下身子,接著就由衝鋒變成相互掩護的躍進。
對於日軍這種進攻方式,40師的將士並不陌生。
跳躍式進攻,的確不太好對付,但並非無解,只要不被日軍抓到機會沖入戰壕就行。
看著下面的那些貓著腰的日軍士兵,李衛國露出了冷笑。。
其他的戰友,他不敢保證,但是在他的面前,這些日軍無疑是靶子。
看到一個腰間挎著指揮刀、手上拿著一支王八盒子的日軍軍官後,頭上纏著細嫩樹枝編成的草環的李衛國,一動不動趴在一個樹狀後,瞄準那個日軍軍官,便扣動了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