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雖有步兵隨行,但與第10聯隊主力形成一個小角度配合。當我軍前鋒與日軍接觸時,鬼子戰車分出一半突然橫向殺出,將我前鋒一個營與主力分割,而後配合第10聯隊企圖將之圍殲。
因為前鋒接到的是死命令,要迅速與日軍糾纏混戰,所以沖的太猛,與我主力部隊有些脫節,被日軍分割之後,使得一時間我主力部隊不能有效提供支援,只能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但我軍畢竟不是泥捏的,日軍想要吃掉我前鋒營不是那麼容易。
一〇一軍作為陸維手中的王牌部隊,其強大的戰鬥力已經深入人心,儘管第10步兵聯隊也是第十師團當家部隊,但面對我軍一個營,還是有些吃力。正面第10聯隊無法取得重大突破,可從側後迂迴的戰車卻在緩慢推進,逐步壓縮我軍空間。
我軍對於日軍這些薄皮鐵棺材頗為不屑,以前又不是沒打過?只要亮出m2大口徑重機槍和厄利孔20高炮來,日軍坦克戰車還不是一打就穿?然而,一出手卻尷尬了。
m2勃朗寧重機槍就算配上專用的穿甲彈,打在坦克上也只能叮噹作響,最多留下些白印。厄利孔20高炮的穿甲威力是勃朗寧的6-8倍,可在500米處穿透30mm的均質鋼板,但對上附加了鎳鉻合金鋼的乙型號,前裝甲可達23mm(此時的八九中戰乙型號裝甲性能較原時空略有加強)。厄利孔20高炮要想發揮效用,必須在非常近的距離才能破開其裝甲。而八九式中戰車裝備的九零式57mm主炮,最遠射程5700米,完全可以吊打我軍。
一時間,無論是m2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還是厄利孔20高炮,彈藥沒少打出去,可愣是沒有一輛坦克被打趴窩。儘管八九式中戰車敞開式直立前裝甲有利於垂直受彈,裝甲面遭受飽和打擊,產生大量金屬屑,但沒有一發可以穿透。此時人們才驚訝的發現,日軍坦克並不是先前「矮窮挫」的九四豆戰,而是實打實的大傢伙--最新型的八九式中戰乙型號。
不僅僅是前鋒營遭遇尷尬,孫立人這裡也極為驚訝。八九式中戰車的防護性能著實令人側目,幾乎對我軍現有的反坦克武器全部免疫。又因我軍目前缺乏大口徑山野炮,使得這個最大時速不過25公里的笨重傢伙,得以在戰場上逞凶。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無敵的,清醒過來的孫立人立即命令道:
「給我打它的履帶,我就不信小鬼子的坦克沒有一絲弱點。再命令重迫擊炮部隊,給我三個一組,對日軍坦克實施密集轟炸,我炸不死它也震死它。」
孫立人的思路完全正確,八九式中戰車以負重輪眾多而聞名,九對負重輪,外加平衡懸掛系統,使得其擁有極強的戰場適應能力,通過性也不錯,可複雜的懸掛單元也進一步拖累八九式中戰車的戰場生存能力。
「吁!~轟!」
一枚120重迫擊炮彈就在一輛八九式中戰左側爆炸,儘管高爆榴彈並沒有對其造成致命毀傷,但劇烈的爆炸和橫飛的彈片幾乎將周圍的伴隨步兵一掃而空,並對其葉片彈簧機構和輪架造成不小的影響。在此影響下,這輛坦克的速度瞬間下降了一多半。趁著這個時機,我軍重迫擊炮組對其進行重點關照。
「嗵!」第一發只是較射,雖沒有命中,但也很近了。隨後調整諸元後的三發急速射,九枚120重迫擊炮彈,雖然只有一枚命中,但近乎垂直落下的高爆榴彈直接灌頂。只有10毫米的頂裝甲在強大的衝擊壓作用下被破開,高溫高壓氣浪瞬間灌入車體,對其中人員造成嚴重燒傷。這還不算完,在能量的傳遞過程中,將車體內部的裝甲及構建碎片崩落,對車內人員造成二次殺傷。
成功擊毀一輛坦克,極大的提升了我軍士氣。與此同時,前線士兵也開始琢磨,既然無法破開其前裝甲,那就向側面或履帶下手。很快,負責牽制我軍的六輛坦克也被打趴下了。值得一提的是,我軍手裡居然有施耐德輕山炮這樣的反坦克利器。300多公斤的體格,換裝47mm長身倍炮管臨時客串一把反坦克炮也是可以的。開創式的「半爆裂式穿甲彈」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錐形裝藥破甲彈,對於八九式中戰車直立式前裝甲穿透性實在是太好了,就是射程近了點。
在500米處發射專用穿甲彈最大初速也不過600米/秒,這樣的速度用來打裝甲目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