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卓說干就干,沒過多久,梅秋傑便帶著近百人進駐了黃埔軍校,他們將成為黃埔軍校的首批教官。緊接著,大規模的施工便開始進行。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武器裝備光明正大地運進了黃埔軍校。這些武器不僅數量不少,而且品種齊全,讓許多軍閥眼紅不已,可卻偏偏沒有一個人敢打它們的主意。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武器由軍艦護送,也不是因為軍艦上掛著瓊贑特區的區旗,而是因為忌憚這一切之後的那個人。
……
就在徐彥卓為黃埔軍校的籌備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 ,1924年5月22日,俄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在克里姆林宮召開。
這一天,距離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列寧同志去世,還不到四個月。莫斯科上空萬里無雲,這個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首都一如往常一樣平靜。共-產-主-義對這個國家的改造發生了明顯的效果--所有的工廠、銀行、大型商店都被收歸國有,人們已經適應了按照蘇維埃整齊劃一的管理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殘酷的內戰結束以後,經濟開始吃力但是持續的好轉,政府對經濟的統制也變得日益寬鬆,一些小小的商業投機活動已經開始抬頭。在莫斯科街頭,露天下的生意要比商店裡的好得多,因為商店裡按照政府規劃生產出來的東西往往單調而且昂貴;在街上,一些私人手工製作的東西則經濟實用,從烤好的一小袋一小袋的葵花籽,到剪刀、菸捲、手套、頭巾,甚至還有像乳罩這樣讓共產主義道德下的人們略微感到有些尷尬的商品,也公開在汽車站或者國家銀行旁邊叫賣。這樣的情景讓人們感到,列寧去世後,他的繼承者們仍然遵循著他的政策,把蘇維埃對國家經濟命脈強有力的控制和對零散的小商品經濟的寬容結合起來。
但那些對這個國家政治運轉有一定了解的人,卻並不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四個月來,黨的領袖們圍繞誰來做列寧接班人的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蘇維埃的國家機器之所以從表面上看運轉如常,是因為勝利者的地位尚未取得合法性,不能公開顯示他的權威。明天,在黨的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誰勝誰負即將揭曉。只有在大會以後,才能知道國家的政策將怎樣改變。
這次中-央-全-會的議程,原本是為即將召開的十-三-大做準備,確定主席團名單及其它一些為大會服務的人員名單。所有的列寧可能的繼承人都出席了這次會議。但一位非中-央-委-員-會的成員的出現,往會議里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改變了一切。她的名字叫克魯普斯卡婭,列寧的遺孀。她扔下的重磅炸彈是《致全國代表大會的信》,即被後世稱為《列寧遺囑》的文件。她要求按照她丈夫的遺願,在十三屆代表大會上公開宣讀這封信,中央委員會同意了這個要求,但他們希望在公布之前先在了解它的內容。
克魯普斯卡婭開始讀信,她的聲音很低、很激動,讓人無法聽清楚。於是有人建議:「讓葉夫基莫夫來讀。」葉夫基莫夫是一個普通的中央委員,他接過信,裡面的內容令他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這些東西竟然會通過自己的口說出來。他雙手用力握住遺囑,以免讓人看見他的手在戰抖,深吸了一口氣,把遺囑一口氣讀完。
在遺囑中,列寧對幾位可能的繼承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史達林、布哈林……都做了簡短的評述。現在,他們就坐在主席團桌子旁邊。
列寧沒有指明自己的繼承人。也許是他們都不能令他完全滿意,但他明確指出,有一個人不能成為他的繼承人:「史達林同志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就成為不可容忍的了。史達林同志擔任總-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否永遠謹慎的使用這種權力,我沒有把握。因此,我建議同志們仔細想個辦法,把史達林從這個位置調開,任命另一個人擔任這個職位。這不是小事,或者說,這可能是一件具有決定意義的小事。」
如果說對托洛茨基等人的評價還有些含糊其詞的話,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則再清楚不過了。它是如此的突如其來,沒有人想到,列寧會強烈要求罷免他生前最信任的總書記。大家被驚呆了。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史達林身上。毫無疑問,這史達林有生以來最難受的時刻。這封信將摧毀他的一切、他苦心積慮積累起
第771章 列寧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