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崇禎還要求各省提供3名候補代表的名額,以作為緊急狀況下的遞補人員。候補代表雖然不享有正式代表的政治權利,但是可以享受正式代表2/3的經濟待遇。
除此之外,崇禎還給了這些代表們一個意外的驚喜,在他們就任代表期間,將會享有特殊保護。只要不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和叛國罪,除非獲得他本人或是本省半數以上代表的同意,他們不會被地方官員所拘捕。
對於輕微的犯罪行為將會被豁免,對於中等的犯罪行為則凍結到該代表卸任之後再行追責,而嚴重的犯罪行為將會先通報代表大會,由代表大會免去其代表的職位,方可進入司法審判程序。
總的來說,崇禎元年-崇禎二年間的這場商人代表大會開的很成功。商人代表和崇禎都很滿意,他們都各自獲得了想要的東西。而戶部官員也很開心,他們什麼都沒做,就獲得了一筆額外收入。
商人代表暫時還是按照19個行政區劃分配的名額,每次開會不過57人,開會補助加上召開會議的費用不過2萬不到,而正式代表加上非正式代表的年薪大約2萬出頭。也就是說,這個商人代表大會每年要支出4萬2千元左右。
澳門的檀香木入口價40元每擔,每年約8、9百擔,總值3萬餘元。京城、張家口的貂皮每年貿易數量1、2萬張,這還只是納稅過的數量。
最下等的貂皮1.4元/張,中等的2.8元/張,最上等的貂皮則是4.2元/張,雖說貂皮以中下者居多,但便是以2元每張計算,也要2-4萬元的價值了。
而至於人參,市面上雖然多冠以高麗參,但是每年光納稅的人參就超過了6000斤,即便是按照關外的進貨價每斤人參16兩計算,一年也超過了9萬6千兩,約合13萬4千4百元。
不計算其他奢侈品,光是以上三類貨物的每年銷售價值就快到20萬元了。以50%的稅收計算,就是9萬餘元的新增稅收。
扣除支付商人代表大會的支出,加上徵稅的成本,戶部每年大約多了3、4萬元的額外收入。這還不算,戶部官員將會在這些徵稅過程中能夠獲取的額外好處。這顯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會議。
不少戶部官員同時也發現,以往他們向朝廷建議調整下商稅,朝堂上還沒有作出什麼決定,民間已經風風雨雨,似乎朝廷又提出了什麼橫徵暴斂搜刮民財的政策。
結果往往是朝廷擱置討論,而提出建議的官員則被斥責降級。久而久之,在商稅問題上只能減不能增,倒成了大明的政治正確。
老實說,除了戶部幾個堂官之外,大多數戶部官員都是贊成增加商稅,以減少田賦的。根據太祖訂下的規定,蘇松地區的人員不能出任戶部官員,因此可以說戶部官員是受到商人勢力影響最小的一個部門。
這些戶部官員,特別是中下層官吏都還算是能夠看明白大明財政的根本問題出在什麼地方的。從戶部收集到的地方資料匯總就能看得出,便是按照現有的稅率徵收田賦,都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了。
自從萬曆末年加征九厘銀之後,各地的百姓負擔差不多已經到達極限了。對於地方上的豪強縉紳把自己應當繳納的稅收分攤到其他百姓身上的弊病,他們都是心知肚明。因為有些官員在家鄉也是這麼幹的,他們怎麼會不清楚大明百姓的負擔到了什麼程度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討論加征田賦的時候,朝堂上並不缺乏反對者。因為這些官員們很清楚,看起來平攤到每個人頭上不多的九厘銀,不過是糊弄皇帝的數字遊戲。
在真正徵收的過程中,這些稅款大多只會落到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的百姓頭上去。這麼一來九厘銀就成了一分八厘或是二分七厘的重稅。
而這只是繳納給朝廷的正稅,按照大明的慣例,地方上起碼要收3-5倍的數目。這倒不是因為地方官員過於貪婪的緣故,而是因為稅收制度的不完整,朝廷沒有給徵稅人員發放保障他們生活的工資和提供徵稅的成本,加上從地方到京城的運輸費用,和各處打點的費用。
要是讓地方官員只徵收朝廷規定的稅額,那這名地方官恐怕傾家蕩產也賠不起,因為替朝廷徵稅引發的虧空了。
所以只要稍稍有見識和閱歷豐富一些的戶部官員都很明白,在田賦上打主意不
第429章商人代表和戶部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