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見黃台吉詢問後,便先告了一聲罪,才斟詞酌句的說道:「臣慚愧,雖然這些日子查找了許多典籍,也詢問了許多商人,但是對於我大清面臨的問題,依然還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並未全然掌握。
就目前來看,我大清面臨的問題和受到自然災害時遇到的問題並不類似。雖然看起來症狀倒是很相似,市面上的商鋪紛紛關門,物價飛漲到普通百姓難以忍受。
但是我們現在手中的物資其實並不匱乏,特別是糧食完全可以滿足百姓的需求。唯一的問題是百姓買不起,因為他們手中沒有錢,確切的說是沒有除了大清元之外的錢。
因為各家商戶都不肯收取大清元,這就使得百姓手中的大清元變成了廢紙。在范永斗逃亡之前,大清元和大明元的官方兌換比是1:1,民間兌換比是0.85:1。
但是到了今日,兩種紙幣之間的兌換比已經破了1:12,而且還沒有人願意兌換。在昨天,瀋陽城七百多家商鋪關門歇業的超過五成,剩下開張的商鋪大約只有近三成願意收用大清元。
不過到了今日早上,關門歇業的商鋪超過了七成,已經再無一家願意收取大清元。
這樣的景象,倒是和南方曾經出現過的錢荒頗為類似。簡單的來說就是,大清元和大明寶鈔一樣,不為民眾所接受,大家只認金銀銅等三貨,但是我國國內的三貨數目難以支撐起國內的貿易,這就使得百物騰貴。
所以,國家開倉放糧,實際上並不能治本,只有重新理清貨幣體系,才能夠把物價穩定下來。
但是,如果徹底退回三貨時代,那麼就意味著所有的大清元紙幣淪為廢紙。之前眾人用真金白銀換取的大清元,通過戶部下發的以大清元計算的俸祿和賞賜,貿易公司向邊民和蒙古諸部購買人參、皮革等物資花費的大清元,我們究竟要不要回收?
如果要回收,國庫恐怕沒有這麼多三貨,只能用儲備的各類物資相抵。如果不回收,臣擔心這些人會將怨憤指向朝廷。」
用物資相抵,黃台吉想都不願意去想。把自己積攢下來的物資變成一堆廢紙,再遇到一點風吹草動,大清又要拿什麼去抗衡。更何況,這些物資都是他準備用來打一場大仗的,錯過了這一次,他難道又要等上三、四年嗎,人生能有幾個三、四年。
當然,直接作廢所有的大清元,這恐怕也是不成的。別說外藩蒙古諸部會怎麼想,就是今日在殿內的這些貝勒、大臣們估計都要對自己有怨言了。
畢竟,這相當於成了他用一疊廢紙,換取了八旗上下和外藩蒙古手中的財物。雖說這是范永斗進行的操作,但是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裝在了他的口袋裡,他想不認賬也是不成的。
黃台吉沉思了許久,方才對著英俄爾岱問道:「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能不能恢復百姓對*元的信任,或者勒令瀋陽商鋪必須接受大清元?」
英俄爾岱心裡嘆了口氣,在他看來,作廢大清元其實是最為可行的法子。畢竟除了范永斗之外,戶部沒人能搞得清這紙幣究竟是如何變成市場上流通的錢的。
但是這麼做,相當於是讓大清的財政體系推到重來,朝廷要麼喪失信用,要麼喪失數年積蓄,兩者必居其一。不管是黃台吉還是滿蒙親貴們,都是不願意忍受這樣痛苦的割肉止損的。
可若是用其他的辦法,英俄爾岱卻是全然沒有把握,因為他也不知道大家還會不會恢復對大清元的信心。
不過既然汗王問起,他也只能硬著頭皮說道:「強制商戶接受大清元並不可取,除了讓這些商戶們傾家蕩產之外,並不能夠保住大清元的信用。
要想維持住百姓對*元的信心,必須讓大清元能夠在市場上流動起來。只有讓商戶能夠用大清元購買到足夠的物資,商戶們才會願意接受大清元。
而瀋陽市面的茶、鹽、醬、醋、各色棉布、綢緞、瓷器等七成以上的貨物,均來自於四海貿易公司。只有讓他們接受大清元,市場上才能穩定下來。
在這之前,我們得首先制止大清元繼續貶值,防止整個紙幣體系崩潰。這又要拋出一部分國庫儲備的物資…還請汗王聖裁。」
雖然英俄爾岱沒有明說,但是想要讓四海貿易公司接受大清元,必然是要先恢復同對方的兌換業務。否則一家大明
第631章 崇政殿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