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主的偏師。
正因為後金主力不在當面,所以東路明軍當面的敵人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分兵於灤河兩岸,完全堵死明軍的西進之路。兵力不足的後金東路偏師只能偏重於一路,這也就給了明軍突破後金東路軍封鎖,直接進攻三屯營城的機會。
祖大壽便對崇禎表示道:「…一路行來,臣一直隨行於陛下左右,無法上陣殺敵以報陛下之恩,臣對此實在深感慚愧。
如今,當面之敵軍露出了這等破綻,我等身為武臣,不敢不奮力上前,為大明和陛下而戰。我軍人數現在是敵軍的數倍,敵軍在灤河兩岸分兵把守,我們便同樣還以兩路進攻就是了。
灤河之南適合於大軍行動,不妨安排主力從此進攻,我軍主力只要能夠按部就班的發揮出自己的戰鬥力,就能吸引著後金軍隊的大部分力量。
而灤河之北雖然道路難行,但是對於一二營人馬來說並不會造成多大的障礙。因此灤河以南的明軍穩紮穩打,步步推進;而灤河北岸者行軍的明軍,則快速突破後金軍隊的攔截,直接撲向三屯營城。
臣願意帶著本部人馬和祖大樂率領的人馬,從灤河北面進攻,五日內為陛下奪回三屯營城。」
同祖大壽想法相近的明軍將領有不少,甚至就連吳懷也按捺不住,主動向崇禎請求希望帶領近衛第二師前往突襲三屯營城。
和祖大壽等武臣的想法不同,王在晉等少數文官都不認為突襲三屯營城是一個好主意,王在晉就反對道:「突襲三屯營城固然能夠給戰局帶來極大的轉機,但是大家應當看到,利用騎兵進行突襲,會因為缺乏攻城器械而難以攻下三屯營城。
而如果使用步兵,那麼我們就會失去突襲的突然性,我們當面的後金軍隊完全可以趕在我軍步兵抵達三屯營城之前回援。
如果突襲的軍隊再次遭遇一場三屯營城的失敗,不但會大挫我軍士氣,還可能讓我軍在灤河北面露出一個空檔,給後金軍隊以可乘之機。
所以臣以為,現在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我們穩紮穩打,逐步向前推進,即便是後金主力再次回援,也不可能再伏擊我軍一次。大不了我們就退回遷西或忍字山口,趁著後金主力被我們吸引住的機會,督促西路軍向前。
解救遵化和驅逐後金軍隊出關,並不只是我們第三戰區的任務,其他三個戰區同樣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來…」
朱由檢聽了一會雙方的主張,就把精力大半放在了他面前桌子上的遵化、三屯營、遷西三地的地圖。
支持突襲三屯營城的將領雖然人數較多,但是面對兵部尚王在晉的反對,這些將領們也不敢過於爭論,畢竟以往這種戰術決策,一向都是文官們拿主意,武將只是負責執行而已。
即便是皇帝更改了軍事會議的議事原則,認為所有參與軍事會議的成員都有權力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武將們在王在晉的權威下,還是有些氣短的。於是會議開到了最後,這些將領們就把目光轉向了位於上首的崇禎,想著不如由皇帝來決定,最終採用誰的主張好了,也免得他們徹底得罪大司馬。
當房間內的爭論聲越來越小之後,朱由檢終於從面前的地圖上挪開了視線,他掃視了一眼房間內的將領和官員後,才開口說道:「如果能夠突襲奪下三屯營城,對於目前的戰局來說,自然是一個極大的轉折點。
後金軍東西兩面受敵,腹心又有一個尚未攻下的遵化城,黃台吉如果還不放棄今次的目的出關,那麼這隻入侵軍隊起碼有一半人就要被我們留下來。
不過從前年的寧錦大捷來看,黃台吉不是一個剛愎自用之人,當後金軍隊的損失超過了他的預期,他也是會承認失敗撤兵,然後回瀋陽等待下一次進攻的時機的。
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如果放棄這個機會,無疑就等於變相延長了戰爭的時間。為了這場戰爭,我們起碼已經投入了數百萬元的資金,而且戰爭每延續一天,我們還需要支出數萬元的費用,這對現在的大明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如果冒一冒險就能夠縮短戰爭的時日,光是為了減輕國民負擔的理由,我們也應當去冒一冒這個險。不管是祖總兵還是吳師長,他們所提出的突襲主張,是符合了國民的要求的。
當然,即便是冒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