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老人就懊惱起來:「都是那些黑心腸的騙子,害得我把多年的藏品處理了大半,只是剩下了一些沒什麼價值的小玩意,我現在想想就鬱悶。」
徐欣慶連忙說道:「大舅,還是那句話,看開一點,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哎,也只是這麼想想了。」老人撓了撓頭,一臉無奈,片刻後,他想起一件事情:「孟老師,清代的荷包在市場上的行情怎麼樣?」
孟子濤回道:「荷包是小眾藏品,價值的話,還是要看是宮廷還是民間的,而且還要看使用什麼工藝。」
老人說:「我有三件女紅,應該都是清晚期宮廷的,製作工藝我到不太清楚了。」
「您可以拿來給我看一下。」
「好的,您稍等。」
沒一會,老人就拿著東西回來了,三樣東西在當時都是日常用品,分別為荷包、眼鏡包以及鑰匙包。
其中,荷包為腰圓式,是日常放置錢票、紙鈔的,隨身裝或放置包中不做懸掛。這隻荷包中心用納紗繡一朵大牡丹,周圍繡海棠、菊、荷等。眼鏡套是在白色緞地上一面繡壽山石、丹頂鶴、松樹、小鳥,寓意「松鶴延年」,一面繡牡丹、雄雞寓意「闔家富貴」。鑰匙包在紅色緞地上採用綜線繡卉,色彩淡雅。
孟子濤拿起一看,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應該是使用『納紗』製成的。」
納紗是我國刺繡傳統針法之一。屬於蘇繡紗繡針法之一。蘇繡稱「戳紗」,北方稱「納紗」。以素紗為繡底,用彩絲繡滿紋樣,四周留有紗地。用色依樣順序進行,內深外淺或外深內淺均可。適宜繡制實用繡品中的被罩、床毯和欣賞繡品中的人物服飾等。
「那能值多少錢呢?」
「您這三件繡品還是不錯的,只是這類藏品比較小眾,不受資本的追捧,也就沒有炒作,所以價值不太高,您這三件加起來大概能值三萬左右吧。」
「也就是說一件一萬?」
「當然不是,如果單獨一件的話,肯定還要再便宜一些。而且我也實話實說,如果遇到喜愛的人還好說,不然三萬可能都夠嗆。」
老人看了看自己的東西,說道:「算了,既然這樣,我還是留著自己收藏吧。說起來,在我小時候荷包還是常見的東西,怎麼到了現在都被錢包代替了,論實用性,荷包也不比錢包差呀。」
事實上,我國佩戴荷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禮記·內則》上說:「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荷包),以示對長輩的尊敬。
到了南北朝時期,佩囊作為一種制度正式確立。後來慢慢地佩囊也變成了一種身份的證明,《隋書·禮儀志》中就明確地規定了:二品以上官員用「以金織成」的;三品官員用「以銀織成」的;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員用「以絲織成」的。從此以後佩戴荷包的習俗一直沿續到清末民初。
但之後,隨著服裝的日益西化和時裝化,佩戴荷包的風俗日漸絕跡,現在的大家對荷包更是沒多少概念。
孟子濤笑道:「那會也沒有各種銀行卡呀,其實這也是時代展使然,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合適的東西,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咱們連錢包都不用了呢。」
徐欣慶說:「這不可能吧,總不能把錢都放口袋裡,那多不方便啊。」
孟子濤笑道:「這誰知道呢。」
「孟老師,我這還有一樣東西,還要麻煩您再看看。」
孟子濤看到老人拿出來的東西,頓時一愣……
完美破防盜章節,請用搜尋引擎搜索關鍵詞(uu小說),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第七百六十七章 雕刻大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