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的世界大戰,因為歐洲亂成一團,歐洲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全都縮在本土附近,唯獨大順在本土壓根不需要保留主力艦。
道理也很簡單。
法國真的可能登陸蘇格蘭,如果海峽沒有英國艦隊。
而大順周邊,就算英國玩什麼圍魏救趙,把海軍全拉過去,就算不考慮後勤補給,指望誰攻入京城?朝鮮?還是越南?還是緬甸?
即便如此,大順也就只能維繫「支持誰誰就贏」這種程度。
絕對做不到「我說將來怎麼辦必須得聽我的」這種程度。
直布羅陀的一場海戰,讓大順這群算是初生牛犢的海軍,知道了英國主力艦隊的水平和他們算是半斤八兩。
陸戰的話,估摸著法國普魯士等也不會差,大順也著實做不到能三千破五萬。
現在李欗挑明了「天子」和「五霸」問題,也等於挑明了戰後的格局怎麼談,是需要他們在戰場上打出來有利於大順希望的戰後格局的態勢。
這場戰爭的本質,在開戰之初的小冊子上,他們已經了解了。
因為他們接受的三觀養成,使得他們看那種按照他們接受的三觀邏輯所衍生出的小冊子,非常順滑。
即:
法西和葡英的殖民地矛盾。
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奧普主導權矛盾。
俄國西進與普魯士崛起之矛盾。
伴隨著大順參戰,這三大矛盾,都會解決。
普魯士死定了,西里西亞肯定要吐出來,東普魯士和波蘭問題,也基本和普魯士關係不大了。
英葡和西法殖民地問題,其實這一次阿蘭達伯爵和大順談判的貿易問題,本身就是這個殖民地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
而這三大矛盾解決之後的和會上,必然是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國際體系的,並且這個超脫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新國際體系,必然是大順參與主導的。
這件事之後,各國肯定都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和平。
大順要消化印度。
西班牙要解決美洲的美洲化問題。
法國要解決國內的士紳納糧或者財政改革以及教權和政權矛盾。
英國要面臨一堆的債務問題、殖民地徵稅問題。
當然,最完美的情況,就是通過談判,把呂宋問題解決掉,並且納入到新的國際體系之中。這樣大順就可以獲得完勝,從而盡全力維護這個國際體系。
大順暫時也確實沒能力維繫一種真正由他主導壓服眾生的天子制禮的國際體系。
至少在好望角以西,大順要辦成什麼事,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須得英、法、西、俄、奧等這幾國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點點頭。這幾個不點頭,靠大順自己指定是辦不成。
至於說五霸模式的帝國自貿區體系,那就意味著,大順不只是要把呂宋問題就此擱置……而是西班牙開了個這樣的頭,各國必然都會有學有樣,由政府對接貿易的模式,政府主導東方貿易品在其勢力範圍內的銷售。
其本質,並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
而是……各國把東印度公司,搬到了一口通商的港口,東印度公司只是不下海了,但換了名後依舊掌控著本國東方貿易品的壟斷。
那……那大順能賣多少東西,還是要看各國買多少。
這自然絕對不是劉鈺等貿易擴張派的希望。
朝廷派出來談判的人,並沒有預想到西班牙提出的這種藉機布局戰後國際格局的方案,或者說這和大順預想的方案完全不一致。
而如果一成不變,非要按照大順這邊的預想的戰後格局來,現在就不好辦。
西班牙並沒如樞密院預想的那樣,見好就上,一起來摘桃子。而是強忍著巨大的誘惑,要在戰後格局問題上,保持其之前積累的美洲優勢。
的確,呂宋就在大順的掌控之下。
但西班牙這次掌權的,居然很有格局,就擺出來一副大不了你去攻打呂宋我不要了的態度,就是咬死了你若不接受戰後格局裡維繫西班牙殖民體系,那麼我就不參戰。
這當然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比如大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