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們曾祖父這樣的故事,那個時代無可計數,一個偉大的母親,選擇將自己四個孩子全部送上戰場,後來四個孩子都陣亡了,這個母親便把四份撫恤錢送到軍營,援助國家,還搭上了一隻陪著自己很多年的貓。
說她家裡已經沒有什麼能夠支持國家的了,只有這麼一隻貓,殺掉吃可以填肚子。」
兩個孩子聽得面上發麻,鼻翼發酸。
「所以當聽聞這兩個故事的時候,朕就明白為什麼爺爺要求朕要孝順了,因為他覺得他不孝,他沒有能夠照料自己患病的母親,甚至沒有時間去安葬處理自己母親的後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
他希望朕將來能做一個孝順的兒子,將朕當成了他生命的延續,寄以此彌補他心中的虧欠。」
朱允炆靜靜的訴說著,追尋著自己腦海中零星的記憶碎片。
「當年,他們毅然決然踏上戰場的時候,何曾想過要留在高堂身邊,依膝奉孝,他們的選擇,整個國家的選擇,都是舍小家而保大家,沒有他們,就根本不會再有後人大談百善孝為先的資格了。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是將整個國家每一個人的父母都當成了自己的父母,而去捨命保護。
這就是這群沒有文化的百姓在做的事,他們不會說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種有水平的話,也不懂什麼高深層次的學問。
他們簡單的相信國家的宣傳,國家說國亡則家滅,他們就放下鋤頭去打仗,去奉獻自己的一切。
等到仗打完了,國家又說,要挖渠築堤,修路建設,他們又一次義無反顧的投入進去,直到血灑堤頭,魂斷異鄉。
老百姓一年下來就打下那麼點糧食,還要交給國家,剩下的勉強餬口,連賣掉換身衣服的余錢都沒有,更別說聽個曲喝個閒酒了。
但就是這麼一群人,頂起了這個國家,保護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民族!這是一群真正偉大的人,真正應該被歌頌萬歲的人,但享福的時候永遠輪不到他們,他們只配繼續回到泥土田間,去揮汗如雨的地里刨食。
去繼續忍受達官顯貴們的欺壓,忍受富豪商賈的盤剝壓榨。」
兩個孩子聽得眼眶發紅,小文圻更是咬牙切齒:「那群達官顯貴、欺壓良善的混蛋都該大卸八塊,兒臣恨不得將他們剝皮實草,千刀萬剮。」
「我們即使知道這樣不公平,但也無能為力,因為這就是現實,是必然,是一個社會形成體系下必然的選擇,一個國家,一定會劃分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
如果均天下,那就是無序的天下,只會造成更大的毀滅和破壞。
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儘自己的所能,對這群百姓好一點。」
即使已經跪了七天,但朱允炆的脊樑仍然挺得筆直,筆直的脊樑恰如他此刻的心,堅定不移,無怨無悔。
「國家的大義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有最起碼的覺悟,連一點文化沒有的百姓都有這種覺悟,那朕做皇帝更應該有,你們做皇子的也應該有。」
朱允炆的話沒有說完,但朱文奎聽懂了。
皇帝皇子應該有,太后也應該有!
當你要求國家為你讓路的時候,那你只能為這個國家讓路!
不能讓天下所有的事都指望老百姓來無私奉獻,而最大的利益獲得者的天家,卻安之若素,滿嘴暢談仁義道德。
「朝廷的公權力基於民眾的信任,當民眾不信任朝廷的時候,政權結構就會崩潰和毀滅,繼而引起一系列大的災難,無數人會毀滅,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決不能夠動搖民眾對朝廷的信任。
民眾信任朕、信任朝廷能夠將某些事情做好,所以他們支持朕和朝廷交代下去的任務,所以,某些事情才能做好。
實際上做事情的人還是民眾,朕和朝廷只是提出這個想法而已,是因為他們信任才去做,繼而做好。
如果連信都不信了,那這事還怎麼去做,做不好,百姓更不信,如此惡性循環。
等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朝廷號召百姓去打仗,百姓還願意去嗎,他們只會為了保全自己而自發組織抵抗,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外敵各個擊破。」
甲申國難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