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顧庭的吐槽,只笑而不語。
顧庭卻深知,若是造出來的紙張效果比雲莞所言的樣品還要好,不說別的地方,江東一帶,必定極受歡迎。
那裡文人風氣興盛,乃魚米之鄉,繁華錦繡之地,最不缺的便是錢,以及珍貴的商品,文人頗講究,書寫作畫的紙張,非上等不用,可想而知,日後必定能賣得極好,怕只怕江東那邊壟斷了,有好貨也打不開市場。
然則,金子總會發光,這世上,想尋好貨的地方多了去。
而工坊在繼續做引水工程和搭建一些輔助工具的時候,招工也開始了。
從工坊建造完成的時候,打探消息的人就越發多了。
整個工坊,不可能由雲莞一人來看管,首先選擇一個管事,是當務之急。
這個管事的人選,不僅要識字、能管人、會算賬、最好要懂得一些造紙的工藝。
而這個人,便是當日被雲莞救回來的陶伯。
陶伯身上原本還有些余錢,能做點小生意,奈何他自覺雲莞的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寧願在紅顏坊後院無條件的幫忙,也不願意去外面做生意,只道父女兩人的性命都是雲莞的,讓雲莞隨意發落。
雲莞沒有辦法,仔細詢問了些陶伯從前做生意的狀況,才知他原本是開鋪子的,覺得前半生忙於生意,便賣了鋪子,打算帶上妻女去一處山清水秀之地定居。
雲莞詳細了解了一下之後,便也打消了去別處找管事的念頭,問了陶伯願不願意去自己的工坊幫忙,陶伯想也不想地便答應了下來。
雲莞與他說了些細節,再拿了些資料讓他看看造紙坊日後的工作與發展,陶伯本就通於經商,與雲莞一番商量,不但很快能領會,甚至還能根絕自己的經驗提出一些建議,雲莞對陶伯的能力越發信任。
「招人的要求便是這樣。」雲莞將一張紙遞過去給陶伯「村裡的人大多數不識字,但仍要將這張告示貼出來,按照正常的程序來把關,做紙的需要二十人、打雜的需要十個人左右,咱們工坊還小,正式工人只要三十個人,篩選一批人之後,最後咱們再商量商量定下來。」
陶伯認真聽完,點頭道「雲姑娘所說的,我都記住了,您儘管放心,我一定能給您招到滿意的人。」
「陶伯的能力我相信。」雲莞笑道「那接下來的事情,便有勞你了。」
將事情交給陶伯之後,雲莞也終於能休息一會兒,而彼時,已是十二月。
最寒冷的冬日已經到來,雲莞也沒再收到蕭韞之的信,不曉得他能不能在過年之前回來。
但想起當日他說的,離開時日,最早三月,最多半年,如今早已過了三月之期。
她在心裡默默地想,若是下次蕭韞之寫信回來,她就用自己做的紙給他回信,給他個驚喜。
招人的告示貼出來之後,村里不少壯年的男人都來看。
雲家本家就有七八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招工的告示一貼出來,他們看也沒有看過上邊寫的東西,家裡的長輩便帶著人直接上門去找雲承德和雲玉娘了,讓他們跟雲莞說一聲直接讓家裡的人去工坊幫忙幹活。
雲玉娘知道雲家那些人的本性,上次讓雲莞幫忙做生意沒答應,這次依舊捲土重來,自然是拒絕的。
「你是阿莞的娘,你說一聲,阿莞哪有不答應的道理,都是自家人,不比外人好麼,人還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呢。」
雲玉娘心裡早就不耐煩了,「這個事兒,我說了不算,工坊的事情都是孩子們在處理,再說了,這工坊也不是我們家阿莞自己一個人開的,外邊的招工告示都貼出來了,你們難道沒瞧見?若是真有能力,去瞧瞧自然能被管事的招進去。」
雲玉娘油鹽不進,雲家本家的叔伯便找上雲承德。
可惜,雲承德看起來是個脾氣溫和的人,但這些年本家做的事情,著實讓他寒心,況且他更不會去拆女兒的台,自然也不能應下來。
如此這般,本家人自然不高興,脾氣暴躁一些的,直接罵罵咧咧地回去了,道雲承德兄弟不將他們這些堂兄弟當兄弟,倒去幫著外人。
可在招人這一塊上,還是出事了。
雲家老二的
127、招工(1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