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開發二十萬戶在籍百姓,然後把他的將軍印收回來,把他總督五鎮軍務的職權收回來,這才是正理。
現在遼東鎮什麼情況,你們沒仔細的看張昭的奏章嗎?真按照你們的方案處理,把遼東總兵郭令留在遼東,那麼本部請問諸位,遼東的衛所改革、軍制改革還要不要做?
劉東山建議郭令配合張昭,他會怎麼配合?大明官場上的陋習,諸位難道真的一點都不知道?
張昭要廢除遼陽諸衛所,觸動遼東總兵郭令的根本利益。兩人在遼東發生衝突結果是什麼?勢必會拖延遼東的改革。諸位制衡張昭的目的倒是達到了。
但在籍的二十萬百姓何時才能到戶部?遼東軍的整訓到底要不要做?難道,大明多添加數萬精兵你們不願意?
以本官看來,諸位是因去年的大勝有點飄然然。忘記草原上的韃靼人,忘記南海的叛亂。大明當前的局勢自然是一片大好,但能做的更好,為何不做?」
馬文升這話說的非常公道。
當然,他這公道話之外,還有張昭附屬送來的書信。
實話說,弘治朝真要論政治權謀,滿朝大臣有一個算一個,排名第一的是誰?李東陽李閣老。排名第二的是誰?當今儲相、翰林學士楊廷和。
次一檔的人物不太好分。譬如劉瑾、劉健、謝遷、王恕、馬文升、楊一清等人誰的權謀更厲害估計是眾說紛紜。
這兩位大佬那是公認的牛逼!
但是,張昭的私信並沒有發給這兩人,而是直接給和他從來沒有私交的馬文升。
馬天官這種名臣,人品槓槓的。張昭願意相信他一心為國。
不要以為這是虛假的。明史中這樣的大臣並不少。所以,青史記載著他們的名字、事跡。
比如于謙于少保。他難道不知道正統皇帝重新登基之後會弄死他?當時力主另立天子的就是他。以于少保當時的權位,奪門之變和小孩子過家家有什麼區別?
但是奪門之變的當晚,于少保什麼事情都沒幹。因為,當時的景泰皇帝的兒子死掉了。太子是正統皇帝的兒子朱見深。他阻攔,於他個人而言是有益的。不阻攔,是對國家有利的。
再比如:成化朝的商輅商相公,嘉靖朝的首輔夏言,萬曆朝的首輔張居正張相公。
…
此刻的事實證明,張昭的眼光並沒有錯。
馬文升願意因為國事,為他說幾句公道話。
弘治皇帝心中微喜,開口道:「馬尚書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