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熟絡起來。李峴從三人的談話中所透露出來的一星半點日常生活片斷,差不多能夠大概判斷出目前北遼國的狀況來。
耶律大石不愧是狀元出身,確實很有才能。他把跟隨他北遷的六萬多漢民和種地的遼人安置在金山(阿爾泰山)到烏山(杭愛山)之間的廣大牧場,實行屯墾制度,遊牧加定居。隨著糧食和牧草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抵抗災害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作為北遼主體的契丹、奚部和阻卜三大部落的實力大為增加,不斷有一些弱的遊牧部落投靠進來。
前年北遼騎兵與金國征討北遼的追兵在土兀喇河進行了一場大戰,耶律大石親率四萬騎軍大破金軍,基本上穩住了局勢。由於從臨潢府到鎮州之間隔著將近兩千多里的戈壁和沙漠,行軍困難,金國基本上算上放棄了對於北遼國的繼續征討。
而耶律大石正是憑藉著在土兀喇河一戰擊敗強大的金軍,在漠北的遊牧部落中確立了很高的威信。雖然北遼國既定的國策是養精蓄銳,伺機打敗女真,重建大遼,居處祖宗基業,但是內部也有一些部族在主張向西擴張,特別是原來滯留在天山一帶進行遊牧的契丹和阻卜部落。
這次耶律大石派出以耶律行為首的北遼國使團經西夏入宋,也有想藉機探聽一下哈密力和高昌王國虛實的意圖,準備徹底掌控這兩個因為喀喇汗國不斷擴張而在名義上早已經投靠了遼國的回鶻王國,打開與宋國之間的商道聯絡。
由於李峴和劉法、趙隆等人多年的努力,積石軍的控制範圍也慢慢拓展到了青海湖南部的大河曲部,也就是著名的土谷渾馬產地。到現在隴右地區每年所能夠提供的軍馬數量已經提高到了將近四萬匹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西軍缺少軍馬的冏況。雖然並不是極缺戰馬,李峴還是與北遼使國在口頭上達成了每年用一萬匹成馬交換八百萬斤生鐵的交易,為了對付金國,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北遼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有必要的。
送走北遼國的使團前往長安後,李峴就開始巡視自己的「領地」,主要是在西寧州、積石軍和河州的牧場,開始為明年的大戰做著準備。康泰和梁超所統帥的兩支以胡人為主的騎兵部隊也撤回了西寧州進行休整,準備調往關中。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支以遊牧民族為主組成的騎軍已經擴充到了一萬餘人,成為了一支重要的突擊力量。由於不斷地突入西夏境內劫掠,這支騎兵部隊的作戰經驗十分豐富,其戰鬥力甚至並不亞於楊可世所統帥的西軍精銳重騎。
明年初金軍肯定還會再次南下,為了確保關中地方萬無一失,李峴也開始準備動用自己的底牌了。
唯一讓李峴感到遺憾的是他期望最大的火槍試製仍然沒能成功,只能是多製造一些那種手扔的霹靂雷以備守城之用。他現在思考的問題是利用洛陽消耗金軍的實力還是放棄洛陽退守陝州,這是一個對自己手上軍事力量評估後的選擇。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月出祁連》,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