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濟如今已轉出東廠,正式調入南京火器局,官銜也由六品百戶升至正五品千戶,成為位高權重的南京火器局事務負責人,一躍而成為朱道臨極為器重的心腹干將。
在建設固山鐵城的半年時間裡,李寬濟不但圓滿完成了所有建設任務,還通過勤奮學習,與匠師們根據朱道臨提供的技術資料,不斷鑽研,不斷實踐,成功製造出性能優異、威力強大的新式火藥,如今已成為合格的火藥專家,所以他提出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非常具有針對性。
六名車間總管和十二名高級匠師均是精通火藥製造的佼佼者,談起本業來頭頭是道,言之有物,他們非常珍惜如今的優厚待遇和社會地位,對給予他們這一切的恩主朱道臨感恩戴德。
令所有人心悅誠服的是,當初朱道臨力排眾議,無償推廣「硝田法」和「土硝精煉法」,說服博孚錢莊向修建硝田的農民發放低息貸款,並以南京火器局的名義向周邊府縣發布公文告示,成倍提高火硝的收購價,如此種種措施多管齊下,極大地刺激了民眾的生產熱情,僅四個月時間就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自上月起,金陵方圓300里範圍內的火硝收購量,猛然增加至90萬斤,一舉超過盛產火硝的淮北、魯西南和淮南地區,徹底解決了嚴重製約火藥產量的原料短缺難題。
更令大家自豪的是,南京火器局火藥廠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安全高效的生產設備和科學的原料配比,實行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生產出火炮發射藥、燧發槍彈藥、爆破火藥等三個系列七種不同配比的產品,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遠超佛郎機人製造的任何一種火藥。
若不是實行嚴苛的保密措施,各級主管和所有工匠學徒都押上身家性命。簽定了保密契約,並將名聲鵲起的火柴廠遷到龍潭新區,固山鐵城火藥廠的名聲恐怕早已名傳天下。
眾人群策群力,暢所欲言,很快便制定出改進石碾和畜力轉動裝置的方案,朱道臨細細詢問第二分廠的設備改進情況。看過大家聯名簽署的改進方案,終於在報告抬頭一欄簽下自己的名字。
大事決定下來,大小主管和匠師們立即告辭離去。
朱道臨和吳景賢回到廠房外的更衣間,換過衣袍、鞋子,來到東門內的寬闊衙門,一邊品茶,一邊交流心得體會。
吳景賢看到時間還不到年底,火藥廠的月產量就已達到40萬斤,火硝的儲存量高達上百萬斤。不用再算就知道當初與朱道臨立下的賭局輸了,於是主動表示將輸掉的那方硯台送給葉良辰,隨後壓低聲音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把火藥廠的情況稟報聖上?」
朱道臨根本不打算上報,但拖延的理由非常委婉:「火藥廠剛開始正式投產,未來半年的產量只能滿足我率部北上平叛的需要,哪怕稟報了皇上,也沒有多餘的火藥送去……」
「另外,皇上最重視的火炮鑄造根本顧不上。新建於龍潭新區的大型鑄炮廠和火槍廠才開始打地基,先從佛郎機人手裡買些槍炮送去吧。等明年秋天新廠建成之後再稟報皇上更好一些。」
吳景賢無奈地點了點頭:「說得也是啊,你麾下水陸兩軍都是配備大量火器的新軍,最近兩個月,兩批新軍頻頻拉出去打槍**,聽說火槍都打壞了幾百支,火藥用量自然非同一般、」
「另外。龍潭新區和上元軍營北面的靶場天天放炮開山採石,多少火藥都不夠用,估計要等到火藥分廠投產才能緩過來……看樣子,從現在起你就得積攢火藥了,千萬不能耽誤北上作戰。」
朱道臨嘆了口氣:「火藥倒是其次。我現在最著急的是單發步槍使用的銅底紙殼彈……」
「50多名高級匠師湊在一起忙活了兩個多月,槍彈的銅底、紙殼和彈丸終於能造了,可偏偏製造底火的雷、汞做不出來,逼得我只能再想辦法向天樞閣那邊訂購,還不知道人家願不願幫我造呢。」
「沒有這種11mm定裝銅底紙殼彈,倉庫里的2,000支好槍就用不上,真讓人頭疼啊!」
坐在一旁的李寬濟連忙站起來,滿臉羞愧地自請處罰:「是屬下無能,請將軍責罰。」
「坐下吧,沒你的事,也怪我太想當然了,回頭我再問問天樞閣那邊,順便把生產槍彈的機器運回來
第三一六章 一切為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