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話,是把他的面子都給戳爛了,他是第一個從北京城裡逃出來的明朝皇帝。
這時候他覺得,自己或許應該讓太子南下,自己堅守北京城。
但是太子年少,在這個時候,主少國疑,年幼的太子又如何鎮得住朝臣,還有那些軍閥?
這一切還是得靠自己,自己摒棄名聲,只為中興大明,史可法怎麼就不理解呢?
史可法領了聖旨,就帶著僕從北上了。
楊嗣昌見到史可法的時候,頓時就愣了,在看了聖旨之後,大為驚訝。
史可法便把事情說了一下。
楊嗣昌不得不感嘆史可法真是耿直,他把事情交接給了史可法後,就返回南京去了。
史可法一上任,就下令讓各部總兵,巡撫前來總督衙門述職。
而三邊總督鄭崇儉因為死守潼關,便來信說明了情況。
史可法沒有為難,而是派人去問鄭崇儉需要什麼援助。
之後,在總督府,左良玉,黃得功,劉澤清等人齊聚一堂。
左良玉字崑山,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今山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寧南侯。
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曾受侯恂提拔。後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不斷擴大部隊,日益驕橫跋扈,擁兵自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後,又晉為侯,鎮守武昌。
此時,弘光政權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他袒護東林黨人,且懷有個人野心,於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未幾,病死於九江舟中。子左夢庚率所部降清。
劉澤清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出身行伍,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大順軍迫近北京時,崇禎帝命他率部火速入衛京師,他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不久大順軍進入山東,他帶領主力向南逃至淮安。
明朝滅亡後,在江南擁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為東平伯,與劉良佐、高傑、黃得功並稱為江北四鎮。
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南下,劉澤清投降,其後清廷討厭他反覆無常,將其絞死。
黃得功,號虎山,明末開原衛人,其先自合肥徙。軍中號黃闖子,官至太傅、左柱國,封靖國公。
黃得功行伍出身,積功至副總兵,為京營名將。在對農民軍的戰爭中,黃得功迫降五營兵,擒馬武,殺王興國,破張獻忠,戰功赫赫。
崇禎末年,封靖南伯。明朝滅亡後,因參與擁立福王朱由崧,晉為侯爵,與劉良佐、劉澤清、高傑並稱為江北四鎮。
清軍南下後,弘光帝朱由崧逃入蕪湖黃得功營中,清兵分兵來襲,黃得功率軍在荻港與清兵大戰。此時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黃得功怒斥他,突然一箭射射穿喉嚨,於是抽出刀自殺。
高傑字英吾,陝西米脂人。與李自成同邑,同起為盜,原為李自成部將,綽號翻山鷂。投降明政府後參加對農民軍的追剿,升任總兵官。
明朝滅亡後,在江南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被封為興平伯,與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並稱為江北四鎮。
1645年(弘光元年),高傑在睢州被許定國誘殺。南明朝廷追贈其為太子太保。
史可法坐在主位上道「陛下任命我為六省總督,總理全務,意思是讓本督務必收復北方失地!諸位一定要恪盡職守!」
下面文武當即響應。
不過左良玉說道「總督,收復北地不只是空話,如今末將還在圍剿流寇,然而不管是餉銀,還是糧草兵器,已經兵員都沒有得到補充啊。」
旁邊的劉澤清也連忙提出要求,索要錢糧。
史可法回道「陛下南下時,帶來了三十餘萬勤王軍,這些問題,你們不用擔心,本督這就上書朝廷。」
左良玉一聽朝廷南下帶了幾十萬勤王軍,心思立刻轉變道「總督大人,希望總督大人可以理解,這並不是末將在推諉。」
史可法點頭道「本督知道。」
很快,史可法就派人把奏摺送到了南京。
崇禎看過之後,就把奏摺交給了楊嗣昌。
楊嗣昌看了之後,說道「陛下,左良玉和劉澤清兩人,辦事不利,應該要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