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與中央議會形式上是一樣的,真正擁有權利的是參議院,眾議院只是個擺設,但也能起到一些收攏人心的作用。
各級參院參議員也不是選舉,而是朝廷任命。地方上也搞三駕馬車,雖然可能會增加官吏數量,但大漢本來就已經不同前朝,官吏數量大增,大漢不搞放羊式治國。現在搞地方三權分立,實際上也並不會真的增加多少官吏數量。
就如那數量很多的各級地方眾議員,反正數量再多,也不會拿朝廷的薪水俸祿。
「是的。」劉鈞端起茶喝了一口,「職責重新劃分之後,朝廷要做相應的調整,文職的總督和巡撫要撤回來。至於提督,視具體情況而定,部份可能要調去設在五都的五戰區參謀部,部份調回京任職,部份也可能改任省都指揮使。」
袁繼咸點了點頭,「如此一來,沒有這些封疆大吏坐鎮地方,尤其是邊疆之地,朝廷的任務可就很重了。三十餘省,數量不少。」
原來省上還有軍區,朝廷有十三個軍區,管理著五十餘省,後來省合併為三十餘個。朝廷只管著十三個軍區,軍區總督、巡撫們再分管著各省。現在軍區撤消,朝廷卻要直接管理著三十多個省了。
「大軍區撤消後,我看可以適當的再調整一下各省區劃,比如說日本原有扶桑、出雲二省,可以直接合併為日本一個省,朝鮮有高麗和新羅二省,也可以合併為朝鮮一個省。再比如雲南、寮國、大理三省,可以合併為雲南、大理二省。」
把省調大一些,將全國的省壓縮到二十餘個。就算等把中南各地和南洋都打下來,到時也就三十來省,朝廷中樞增加些官吏,還是能夠管的過來的。
「老臣還是覺得,通山伯的處置,還是應當謹慎一些,畢竟他對朝廷也是有過不少功勞的。他又是陛下的三弟,若是因為此事。讓陛下兄弟之間起了些嫌隙,就未免不好了。最好是能夠先與通山伯談談先,如果他願意去南洋公司,自然最好,若是他不願意,不如就先暫時不要調去吧,讓通山伯先到內閣來任職,也不錯,通山伯對於經濟方面。確實很有天賦。」
「謝謝老師的提醒,此事我們慎重處理的。」
「中南半島和南洋那邊還需要有大將鎮守,臨陣換將兵家大忌。老師,我打算讓劉允升改任鎮南將軍,傅山改任定南將軍,鄭芝龍改任平南將軍,你覺得如何。」
「他們三人本都掛著上將軍軍銜。都是武職,如今朝廷要軍政分離撤消督撫等職,免去三人總督之職後,改授鎮守將軍職,倒沒有問題。畢竟他們本身就是武職,文職督撫才受限制不能再統兵。武將是沒有問題的。」
袁繼咸頓了頓道,「不過依然還要十個總督和十幾個巡撫,十幾個提督要召回,如此多高級文武官員回京,朝廷也不好安排啊。」
「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劉鈞說,「不過不是什麼大問題,我一直就覺得。華夏曆朝以來,朝廷用人都有一個弊病,那就是一旦入仕成為官員,除非犯罪免職,否則都是終身為官,能上不能下,這種制度很有問題,造成了很多弊端。」
「這個確實。」袁繼咸承認。
「帝**隊的武官都已經實習的晉升率淘汰制,每個級別的晉升率都有限制,越往上晉升率越低。這使得朝廷每年都會淘汰掉大批墊底的武官,然後空出位置來給更年青更優秀的軍官們,讓帝**隊一直保持著強盛。就連士兵和軍士,我們也一樣是實行著這樣的淘汰晉升,不斷的淘汰,不斷的引入新血液,這才是長盛不衰,不會老化衰弱的重要應對辦法。」劉鈞緩緩說道,「我覺得文職官吏這方面,也同樣可以引入這個制度,每個官吏通過科舉、考試入仕任職,然後給他們設定考核淘汰制,每個級別的官員每兩年可以參與晉升考核,每次通過一定比例,通過者四年一屆的任期後就可以晉升。」
「如果沒通過呢?」
「一次任期限定四年,兩年考核一次,也就是說他們任期內可以參與晉升考核兩次,如果四年任內兩次大考都沒過,那就不能再連任,得降級使用,在降級作用的任內四年兩次考核中,依然不能考核通過,就要淘汰免職,直接免職為平民。如果任內兩次考核任一次通過晉升,那麼任滿就能升職。」
「當然,若是任內表
第742章 騷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