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工業時代的最大技術保障。
「性能不夠,太軟,估計用兩三個月就得更換一次,這不行,要至少能用十年以上。」韋寶對鄧二鮮提出了技術要求。
鄧二鮮點頭答應。
韋寶對於鄧二鮮的態度很滿意,她似乎天生不知道什麼叫難度,不會氣餒的女戰士一樣,永遠樂觀,永遠只知道前進。
若不是鄧二鮮實在是太像個男人,算是丑,要不然韋寶都懷疑自己要喜歡上鄧二鮮了,真的很喜歡她的個性。
誰說女人不適合做科學家?
這麼多培養對象當中,韋寶都接觸了一遍,就發現鄧二鮮一個人最有靈性。
鉛筆廠,橡皮擦廠,密封圈廠可以開始試運行了。
雖然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但暫時需求量不大,只需要幾十個員工便可以。
韋寶仍然需要更多的企業。
韋寶將下一個攻克方向放在了打火機上,讓鄧大梁停止試驗無煙火葯,將無煙火葯的研發工作都交給鄧二鮮。
韋寶覺得如果無煙火葯能試驗成功,肯定是鄧二鮮的功勞。
介於技術設備的簡陋,和這個時代對軍武的要求不高,韋寶並沒有急著去探索做槍炮,能把手榴彈搞出來,基本就防禦無敵了!
韋寶覺得手榴彈僅僅是一種防禦性武器,防守和對攻中有作用,追擊的時候就沒啥用處了。
鑑於無煙火葯尚未試驗成功,他決定先從引信開始!
能做出打火機,就有製造引信的技術條件。
很多時候,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是分不開的。
而事實上,民用工業始終被軍事工業帶著前行。
每一次戰爭都能催生一堆科技的進步,戰爭始終是人類社會前進當中的主旋律。
雖然說戰爭是政治經濟的附庸,但每一次戰爭,都在決定著政治經濟的走向,勝者為王,勝利者才有資格指定規則。
打不贏,只能說明這一方勢力代表的政治形態不行,或者已經不行了,落伍了,或者尚未積累到改天換地的能量。
韋寶想造打火機,還有個原因,因為火柴雖然很強勢,但鑑於這個年代的人用慣了原始的火摺子,窮人一時半會難以改變習慣,也沒有辦法在溫飽尚無法滿足的情況下花錢購置生活用品。
火柴啊,肥皂啊,更多的是提供給富人使用,所以,需要一種類似於火摺子,但更加科學,更顯得高貴的東西來替代,一定能順帶將火柴也帶火。
綜合軍事需求和民用需求,所以韋寶選擇研發打火機。
當世界上第一支手槍問世不久,第一隻早期的打火機也就出現了,因為它就是用手槍改成的,叫火絨手槍。
這種打火機還長期被做為身份的象徵和辦公室的擺設。
現代打火機按使用的燃料可分為液體打火機和氣體打火機兩種;按發火方式可分為砂輪打火機和電子打火機。
打火機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可燃性氣體。
早期多用汽油,因有異味,在韋寶的後世已很少使用。多採用丁烷、丙烷類和石油液化氣。
它們經加壓後充入封閉氣箱,一旦釋放至空氣中便吸熱氣化而迅速膨脹,極易點燃。
韋寶沒有這麼強大的氣體密閉技術,只能選擇技術難度更低的點火器。
古人不是通過木材的摩擦、旋捻或鑽孔,便是通過燧石相互撞擊點火;後來還運用氣動原理點火——點火泵或氣動點火器。
在中世紀法國人迪蒙埃是指了一種質量有所改善的氣動點火器。
從14或15世紀到19世紀初,撞擊式點火器就已經非常流行。
17世紀末出現了一種帶有火絨和硫磺火柴的「圖林根點火器」。此外還有所謂「導火索點火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藥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
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衝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藥。
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應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