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坐穩了位置,你們怎麼知道他還會事事聽從魏忠賢的?是人就有野心,是人就想往上爬,官場上不能隨便樹立對頭!韋寶能將楊漣大人他們趕出都察院和大理寺,難道就不能將閹黨那些人趕出都察院和大理寺嗎?他能成魏忠賢的刀,為什麼沒有可能成為咱們的刀呢?你們不要總抓住韋寶年輕這一條說事,這不好,陛下年輕不年輕?陛下也年輕啊!年輕怎麼了?這不是理由!還有,韋寶是名正言順的金榜題名的探花郎,至少在會試當中,是整個大明科考的佼佼者,這就已經證明過這個人是有本事的人!有才幹的人!你們還記得那日韋寶在顧秉謙的府邸作詩,力壓了一榜前兩名和其他排名靠前的進士嗎?當中還有閹黨的進士!這都說明韋寶年紀雖輕,卻是有手段有本事的人,這樣的人,切莫一味打壓,就算不能加以利用,也不要一味的將這樣的人往魏閹那邊推吧?」
丁紹軾和周如磐聽朱延禧說的有道理,頻頻點頭稱是,再無異議。
「還是次輔大人想的周全,我都聽次輔大人的。」丁紹軾趕忙道。
朱延禧想起剛才丁紹軾反對自己的話,又好氣又好笑,拍了拍丁紹軾的肩膀,沒說什麼。
丁紹軾其實與朱延禧年紀相當,卻顯得稚嫩一些,不好意思的一笑。
周如磐也呵呵一笑。
他三人作為東林大臣,也同處於內閣,波折詭異,前途兇險,都算是肝膽相照,同舟共濟的好友。
朱延禧趕緊派心腹去將顧秉謙想升遷韋寶為都察院經歷司和大理寺左寺丞的事情告知太康伯張國紀,讓張國紀速速入宮幫忙向皇后娘娘打探情況。
現代的電視劇裡面,經常喜歡將古代的皇親國戚設置成反派人物,在明朝,其實是不太對的。
至少明朝的國戚,不管是皇后家的人,還是貴妃家的人,都出身清白,出身於書香門第,中農或者富農家庭,他們一般都有一定的修養,有一定的見解,與老百姓是一體的,對於整個國家的底層老百姓,對於愛護底層老百姓的官員,都會更加親近一些。
所以,大明朝絕不會像其他朝代那樣頻繁出現外戚專權,外戚亂政的現象。
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張嫣是知書達理,母儀天下的好皇后,生出這樣的皇后的父親也絕不會差。
太康伯張國紀很給力,接到了朱延禧大人的報信,就急忙親自入宮拜見女兒張皇后。
見到張皇后之後,張國紀將事情言簡意賅的一說,問道:「閨女,你聽說這事了嗎?」
張皇后搖了搖頭,「沒有聽過,不過我見過韋寶,也知道他是新科探花郎,那日還見他在宮裡面打了一幫高官。」
「對,對,就是他,是個妄人,剛入仕途,就敢得罪那麼多高官,還敢在宮裡面打人,不知死活。我不信陛下會親自給一個這么小年紀,又處事如此孟浪的人升官。」張國紀道。
「這不見得,爹爹可能不清楚陛下對東李娘娘的感情,陛下是東李娘娘帶大的,從那日韋寶在宮裡面打人,陛下一句話也沒有斥責就可以看出來陛下覺得韋寶做的對!說不定,正因為這件事,讓陛下對韋寶很有些好感,親自升遷韋寶的官職,也就順理成章,說得過去了。」張皇后分析道。
「那依著閨女的意思,這事情是陛下自己的意思,要升遷韋寶為都察院經歷司和大理寺左寺丞了?我這就去回朱大人的話。」張國紀道。
「先不忙。」張皇后阻止了要離開的父親,想了想道:「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尤其韋寶年紀太小,剛一入仕就同時兼任都察院和大理寺的重要官位,恐怕會引起廣泛非議的。我得親自去問一問陛下的意思。爹爹先寬坐片刻。」
張國紀點頭道:「好,能見著陛下問個清楚,自然是最好,我想,朱大人他們急著讓我入宮打探消息,恐怕也是出於這一層考慮。」
張皇后點頭施禮之後,急急去了。
大臣想見皇帝很難,因為皇帝很少理政,但是張皇后要見陛下其實還是很容易的。
皇帝要見大臣,要見哪個宮妃,其實也都很容易。
因為魏忠賢和客巴巴只是抓住了皇帝的信任,皇帝沉湎於做木匠活,卻並不是不問世事,不是出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