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不是事出有因。
晉國這邊一幫人被蘧瑗一陣道德攻勢「洗腦」下來,訝異地發現蘧瑗講了很多就是沒講明白晉國為什麼要救衛國。
其實,哪怕蘧瑗直接說衛國認晉國當老大,每年都有交保護費,衛國出事後晉國有義務和責任去救,不就是啦?為什麼要扯那麼多啊!
魏琦好心提醒道:「伯玉(蘧瑗表字),需言鄭軍攻衛,戰火蔓延何處,貴國封主可有整軍抵抗。」
是哦。
講了那麼多,就是沒講戰事進展。
呂武心裡想道:「這人什麼情況啊?張口閉嘴黎庶,動輒道德人性。」
這是呂武那麼多年以來遭遇最為奇怪的一個人,僅是從言談來看是個對道德很有追求的人,看著卻不像是個能辦事的人。
「是了!我總算想起為什麼明明沒見過,聽到言行舉止卻無比熟悉!」呂武從蘧瑗身上看到了儒家的影子。
天空一聲巨響,孔丘的朋友閃亮登場!
沒錯,蘧瑗蘧伯玉就是孔子的摯友,後來被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後世追封內黃侯。
看蘧瑗言行舉止,難怪能跟孔丘當朋友。
呂武並不知道蘧瑗是誰,多少能判斷蘧瑗真的追求德道層面,不妨礙認定這個是能做人卻不會做事的人。
蘧瑗稍微一愣,心想:「我不是講得很清楚了嗎?衛國遭到鄭國無故攻打,晉國應該立刻支援呀。」
那啥,蘧瑗好像不覺得沒講鄭軍攻打到哪裡,衛國有沒有能力抵抗,等等的事情都不是事。
身為貴族要說沒有軍事技能絕對是假的!
蘧瑗還沒意識到不講衛國正在發生的戰況走向,晉國這邊哪怕想支援都拿不出一個出兵方案。
晉國去救援衛國,需要出動多少兵力,該去哪裡找入侵衛國的鄭軍正面剛。這些都很重要的啊!
實際上,呂武沒怎麼想救援衛國,哪怕必須救也不是出兵前往衛國。
在這一點上,呂武不知道自己遭遇到了很大的危機。
蘧瑗可是孔聖人的摯友呀!他們以後聊天聊到呂武,談話內容能夠猜測對呂武絕對不會友好,聊天的內容會被孔聖人的弟子記錄,再傳於後世。
到時候,儒教唯我獨尊之下,可以確定呂武必然會被孔聖人一眾徒子徒孫口誅筆伐的人物之一,並且會一再被拿出來當反面例子。
沒有聽到晉國會馬上派兵救援衛國的蘧瑗感到了極度的失望,他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後,心平氣和地將今天的遭遇記錄下來,會找機會跟朋友分享。
「君上仍在『楂』?」呂武根本沒將蘧瑗當回事,並不知道自己的污名是留定了。
後面被喊過來的師曠答道:「君上與吳君會盟罷,已在歸途。」
這位盲人樂師上次擔任通知使命,搞了非常大的么蛾子。
國君離開「虎牢」直接去了齊國的「楂」,關於怎麼處置師曠,需要等國君回到「新田」了。
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國君對師曠的信任與日俱增,搞得師曠明明只是樂令卻成了與國君聯絡的「專線」負責人。
呂武對師曠的感官不好不壞。
師曠自己摻和進高層次的暗中較量中,發生了什麼事……,想要達到什麼目標或得到什麼利益,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
呂武得到答案就讓師曠退下。
師曠猶豫再猶豫,嘴唇抖了再抖,還是行禮告退。
高層次的爭鬥不是誰都有資格參與的。沒有一副好身板偏偏要湊上去,一次打擊都扛不住,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是應有結局。
哪怕是到現在,呂武都沒問師曠怎麼會突然失蹤,搞得中軍和上軍差點掉進鄭國挖的大坑裡面去。
沒問不代表事情就過去了,醞釀的時間越久,爆發之後的能量就越大。
師曠明顯感覺到了危機感,清楚不是三言兩句能夠免責,靠山沒回來之前掀蓋子會讓自己死得很難看,才一直忍住沒什麼舉動。
他還應該清楚一點事情,即便是國君回到「新田」再讓事情爆發出來,到時候諸「卿」的第一針對目標會是國君,自己
第575章:孔聖人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