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楊爚把沃陽、榆林兩宮管好,其子弟再在軍中續立新功,未來楊家從邊疆豪族升格為名門望族不成問題。
「楊將軍,聽聞麟州楊氏與華州王卞有舊,不知此事可為真?」吃完一頓豐盛的酒席後,邵樹德單獨將楊爚留了下來,詢問道。
「回大帥,昔年王卞鎮金河,曾到麟州募兵,有過一面之緣。」楊爚不知邵樹德此言何意,只能如實回答。
「王卞今鎮華州、潼關,實乃緊要之關鍵。」邵樹德想了會後,說道:「楊將軍不妨遣心腹之人跑一趟華州,言新君既立,勢必大肆選用心腹,君之二千石之職旦夕不保……」
多餘的話也不必明說了,王卞自然聽得懂。
昭宗嘛,還是喜歡折騰的。雖然未必會動王卞的位置,但嚇一嚇總是好的。
聽聞郝振威最近頻頻遣人往長安跑,似要謀任鎮國軍節度使(同華)之職,王卞知之,豈能不憂?
這就存在合作基礎了嘛。
「大帥之命,自當遵從。」楊爚應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京東的同、華二州是此行的一個方向,另外就是京西了,準確地說是涇原鎮,同樣極為緊要。
這地方,出人才啊!
巢亂之前,周寶任節度使,後調任鎮海軍,又稀里糊塗地死在下屬錢鏐所鎮的杭州。
朔方節度使唐弘夫亦是涇原將出身,曾經在龍尾坡大聲尚讓、王播,斬首兩萬多級。
邵大帥一直密切關注著現任涇帥程宗楚的病情。
他應該是時日無多了。
涇原鎮內目前接替呼聲最高的是張鈞、張鐇(fán)兄弟,他倆皆是衙將,在程宗楚病勢愈發不見起色後,慢慢開始攫取兵權,期望能夠控制這塊地盤——不管涇原三州多爛,總有軍頭當其為香餑餑,並且想要世襲下去,這就是國朝批量生產的特色武夫。
對了,剛剛登基的新君又對涇原鎮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派了一個叫元實的神策軍將領,率兵三千出任耀武鎮遏兵馬使。
耀武鎮,便在涇原之內。朝廷此舉,保不齊是想在程宗楚死後,趁勢收回涇原的治權,擴大朝廷的直屬地盤。
還真是又菜又愛玩!
昭宗也真是能折騰,才剛剛登基呢,人心未固,居然就迫不及待拿藩鎮開刀了,這委實也太心急了一些。
當然也有可能是新君急著想立威,想證明自己。但無論如何,太著急了,也未必斗得過張鈞兄弟。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涇原本地人,天然有一大群擁護者,朝廷如何能與之相比?
邵樹德只在富谷鎮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便繼續率部出發了。
而在前一天晚上,楊爚就已經匆匆離去,打算親自主持與王卞聯絡之事。
邵樹德已經與他談過了,出任鎮北都護府宮帳司判官一職,楊爚欣然答應。但在此之前,他還得辦好此事,否則能力恐要受到質疑。
二十日,大軍抵達麟州,三十日,抵達銀州理所儒林縣。
此時又收到消息,朝廷有意任命元實為涇原節度使,但因程宗楚未薨,暫且按住。
這尼瑪……
張氏兄弟能忍住?他們可是掌握了涇原鎮內大部分兵力!
之前陳誠、趙光逢二人向邵樹德提起過,涇師應不足萬人,或只有八千之數。但如果把雜七雜八的兵力都集起來,再招點吐蕃、党項蕃兵,至少三萬步騎。
歷史上乾寧二年(895),李茂貞、王行瑜犯闕,朝廷急召涇原鎮勤王:「涇帥張鐇已領步騎三萬於京西北,扼邠、岐之路。」
很明顯,朝廷是想謀奪涇原鎮了,但本地軍人的代表張氏兄弟未必願意,今後還有好一番大戲可看呢。
七月初六,邵樹德抵達了綏州城。
這裡幾乎就可以看做是他的「龍興之地」了,戶口十餘萬,有綏州都作院諸分院,更兼有牛馬市場的對外貿易,想不掙錢都不行。
不過綏州的發展差不多也到頂點了。畢竟山地多,農田少,產量也很一般,能養活十餘萬人已相當不容易,其他的別想太多。老老實實種地放牧,順便把幾個還殘留至今的党項部落給編戶
第二十七章 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