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不少,還在任上的也年齡頗大。蕭氏若能趁著這個換血良機,多多安插自己人,未來話語權想必更強。
只是,多半要與天水趙氏、西河宋氏、河中封氏這幾家分潤了。靈武郡王可能也想多延攬一點沒世家背景的官員,這就是多方瓜分利益的格局。
「蕭公有召,固然多有人才響應,但」說到這裡,邵樹德頓了頓,看了眼蕭蘧,道:「恐不合朝廷之制,然這會也只能這麼辦了。」
蕭蘧一驚,靈武郡王這是在委婉地表達自己不放心了,都是你蕭家的好友、同年、門生,「不合朝廷之制」。正思索著如何答話呢,卻聽關下陡然傳來了一陣呼喝聲。
「兒郎們出操了!」邵樹德哈哈一笑,拉起蕭蘧的手臂,帶他觀看。
出操的是鐵林軍六個營的步卒,計三千人。此時在軍官的帶領下,從營內魚貫而出,至外立定。
蕭蘧定定地看著,只見這三千步卒頂盔摜甲,手持步槊,肅然沉凝,隊列井然。
數人立於高台之上,時不時揮旗傳令,軍士們令行禁止,跟著令旗列出各種陣勢。動作快捷、有序,看起來非常協調、自然。
「殺!殺!殺!」列完一陣,軍士們以槊杆擊地,齊聲怒吼。
蕭蘧下意識地退了一步。
邵樹德不動聲色,又拉著他坐回了原地。
「大帥兵威之盛,嚇煞人也。」蕭蘧也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換了稱呼,苦笑道:「有此強軍,河渭穩如泰山矣。」
「然養兵費錢,須得治理好地方。河隴諸州,戶口不豐,蕭相在朝中,須得想想辦法。」邵樹德說道:「放心,河渭五州,若換其他人來,地方士民大失所望,定會上表請蕭公赴鎮。」
蕭蘧點了點頭。
到了這會,條件基本談妥了。邵樹德確定了蕭氏的態度,知道他們不會亂來,反而會幫自己料理好河渭五州的政務,提供財貨。這是他最大的軟肋,蕭氏恰好能夠幫上忙。
蕭氏也得償所願,靈武郡王不反對蕭遘出鎮河渭,甚至隱隱支持。
但蕭氏還需要額外做幾件事,第一是招攬人才,幫他補上官吏缺口,但在這件事上,蕭家不能做得太難看,得取信於靈武郡王。第二件則是在關中招募移民赴河渭墾荒,這事得在離任前辦好,且離任後最好還有人幫著繼續掌舵,不然肯定人走茶涼,半途而廢。
第三件事靈武郡王沒說,但蕭氏知道該怎麼做,那就是配合定難軍進奏院在京中的宣傳,讓更多的讀書人前往河隴、關北四道,既可以教化蕃漢百姓,也可以給他提供人才。這些人,不一定有什麼世家背景,靈武郡王用起來更放心一些。
談妥了這些,兩人都放下了一樁心事。此時對著大河美景,聊起了一些有關河隴風物之事。
蕭蘧也算博學,邵樹德更是親征河隴,見了當地的一草一木,一時間兩人言談甚歡。
聊著聊著,蕭蘧對邵樹德愈發滿意,覺得他確實不是那種殘暴武夫,還是可以講道理的,對讀書人在地方治理方面的作用也予以認可。
唯有一點,他對世家大族比較警惕,但這並不妨礙雙方的合作。以後或許有契機,進一步加深雙方的關係,消除靈武郡王的疑慮。
邵、蕭二人在關城上談事,吳融則到周邊的村子裡轉悠了一下。
還好,這一片的百姓身上已經完全看不到胡人的痕跡,至少沒人往臉上塗顏料了。偶爾見人還穿著皮裘,估計也是無錢置辦新衣。等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慢慢改過來。
吳融甚至還找到了一個會說官話的人,得知此番征討蘭州,定難軍俘「數萬人」,還從河州又帶回了「數萬人」。他將信將疑,但那人信誓旦旦,說靈武郡王正在東北邊找礦,一旦找到,便要驅使這些吐蕃俘虜去開礦,人少了肯定不夠用。
吳融只是笑了笑。不過他已經喜歡上蘭州這個地方了,也打算在此謀一個博士、教諭、助教之類的職位,平時教教學生,閒時尋幽探密,與遠方好友互寄詩作唱和。
功名之心,卻是淡了很多。
「募民之事,蕭相還得多多費心。」正遐想間,邵樹德與蕭蘧二人已經從關城上走了下來,吳融連忙行禮。
第三十三章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