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重,喝了暖暖身子。」
馬、牛、羊乳、野菜與米,熬煮的乳粥,色白鮮香,聞若確實不錯。「有心了。」邵樹德輕輕頷首,讓她把乳粥放下。
月理朵看了小姑一眼。幾年前,擅長裝神弄鬼的奧姑可不會服侍人。唉,國破家亡之下,一個個都變了模樣。
「好了,該談正事了。」邵樹德清了清嗓子,道:「諸位都久居遼澤、渤海,可能告訴朕,到底有何物能讓中原人愛不釋手,不能或缺的?」
「山珍野貨可也,譬如人參。」有人說道。
「人參確實不錯。」邵樹德贊道:「然澤潞亦有黨參,恐賣不上價,不過不失為一項交換之物。」說完,讓崔稅記下。
「靺鞨人其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豬膏塗身,以御風寒。」有人說道。邵樹德又點了點頭。
善養豬是通古斯族裔的重要特徵—黑水五部是典型的野女真,「其畜宜豬,富者至數百口。」
你說他們窮吧,那是真的窮,窮得掉渣那種。但以豬膏塗滿身來禦寒這種奢侈行為,中原百姓卻負擔不起—豬膏是做蒸餅的重要原料,價值不菲。
「豬只能在本地販賣,可惜了。」邵樹德說道:「崔卿暫且記下。」
連牛羊長途跋涉都要嚴重掉膘,豬從東北趕到中原來賣,豬膏還剩幾分?「率賓之馬很有名,昔年屢有渤海商徒,浮海南下至青州販賣。」
邵樹德端起乳粥吃了起來,默默聽著。
余廬睹姑笑吟吟地看著,眼角餘光時不時看向月理朵。她以前很喜歡月理朵,覺得是哥哥的賢內助,但現在怎麼看怎麼礙眼,煞是討厭。
「中國亦有很多馬。」邵樹德咽下一口粥,嘆道:「不過可以給司農寺送一批,作為基因儲備。」聖人這話就讓一眾酋豪們聽不懂了,他們沒讀過王雍的《血脈論》,不知道基因資源的珍貴。「渤海人善養狗,愛吃狗肉,冬日尤愛此物。」有人弱弱說道。
邵樹德:「」
雖然此時沒有愛狗人士,但這話越說越離譜了。
他設想了一下,某個渤海商徒帶著幾百隻狗到中原來賣,那畫面太美。「陛下,靺鞨曾進貢中原白兔皮、夜貓皮。」
「何為夜貓?」邵樹德問道。
此人訥訥不知何言,可能他知道這種動物,但無法準確描述中原的叫法。
「陛下,便是狸貓。」月理朵說道:「其實,中原不愛衣裘。若能為之,則皮子買賣大有可為。」
「靺鞨人以樺樹為角吹,作呦呦之聲,呼鹿而射之。便是扶餘府,鹿亦多不勝數。阿保·····耶律億得扶餘府後令劉仁恭每年進獻鹿皮三千張,打制皮甲、鞋靴。」她繼續說道。
「此物不錯。」邵樹德眼睛一亮。
古來做皮甲,主要是牛背皮,因為牛身上的這一塊皮膚角質層厚實、堅硬,防護力強。但牛皮不常有,大部分皮甲其實是豬皮、羊皮多層疊加製成。
馬胯部、臀部的皮革也不錯。草原上的規矩,馬死後,肉可以吃,皮必須上交。前唐之時,天德軍、振武軍的主要貢品之一就是馬胯革。
皮甲的防護力固然不如鐵鎧,但不失為一種可以低成本、大批量裝備的防
具—有的時候,皮甲的成本也會飆升,性價比下降,主要是中原牛的供應量不夠,價格不便宜,尤其戰亂時期,農業崩潰,牛皮更難尋。
鹿皮甲的質量應該是要超過牛皮、羊皮、豬皮甲的。而且此時東北的鹿群真的茫茫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優質皮革。
而且,渤海國的鹿可不止一種。
體型巨大的馬鹿、駝鹿,中原人可能都沒見過,其數量也不少。見邵樹德認真聽著,月理朵又道:「妾讀史書—」
邵樹德驚訝地看了她一眼。
月理朵傲然一笑,繼續說道:「開元六年,靺鞨遣使送鯨鯢魚睛、貂鼠白兔貓皮。」鯨鯢就是鯨,渤海人捕到鯨後,進獻至唐廷。
「開元十八年五月,渤海遣使獻海豹皮五張。」
「貂鼠皮、夜貓皮、虎皮、熊皮、豹皮、狐皮、鹿皮、海狸皮、鯨鯢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