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宣府和大同就會變得孤立無援,極其危險了。」
「劫掠京畿,大明一時半會兒亡不了,可是宣府沒了,大明就真的亡了。」
譚綸一直堅持復套、堅持收復大寧衛,以前是做不到,現在做到了,譚綸當然笑的陽光燦爛。
譚綸看著三娘子十分認真的說道:「關於河套問題,大明朝廷還是有些耐心的,願意在談判桌上解決這個問題,希望俺答汗和忠順夫人不要再做出讓人誤解的舉動了,否則,大明一定會如同收復大寧衛、會寧衛和應昌一樣,收復河套。」
三娘子終於聽明白了譚綸這番話的意思,也只能搖頭說道:「我是不願意打仗的,至於俺答汗,誰也不能保證,他自己都無法保證,人老了就會善變,一天一個想法。」
「大明拿河套又能做什麼,不把韃靼、瓦剌諸部全部收服,河套又守不住。」
譚綸一點都不惱怒,三娘子說的是實話,大明守不住河套,打下來也守不住,陰山山脈,四處漏風,韃靼、瓦剌甚至是西域的韃靼人,突厥化的蒙古人,都可以從四面八方劫掠河套,大明沒辦法收服韃靼人,就沒辦法守住河套。
這是地理決定的,這也是天順年間,大明徹底退出河套的原因之一。
守不住。
這就陷入了一個詭異的循環,大明要徹底占領河套,就要把韃靼人徹底打服,後方才能不亂,大明才能重開西域,但是要徹底打韃靼,就必須要占領河套,才能完成包餃子,防止韃靼人西進逃竄。
無解的循環,無限的軍事支出,看不到獲勝的希望。
譚綸對於復套非常的執著,同時對於如何解決這個詭異循環,又沒有太好的辦法,不是他的才能有限,雄如高皇帝、文皇帝,在洪武、永樂年間,都無法解決這個詭異循環。
永樂年間,成祖文皇帝五次北伐,後面三次,北虜聞訊,則遠遁千里,朱棣拔劍四顧心茫然,敵人連根羊毛都看不到。
「我的主張,和解,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不是嗎?就像當初漢武帝在漠北決戰,打完之後,還是得漢匈合流。」三娘子看著茫茫的草原伸出了手說道:「大司馬人在關內,也只聽聞過草原的苦寒,未曾親眼目睹,我,能看到的只有死亡和毫無希望。」
「草原是不能種地的,否則大明早就占了草原,土地的貧瘠註定了草原人殺伐成性,暴虐無常,彼此的征伐就像是家常便飯,禮儀道德?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連生存都是最大的矛盾時,人和野獸沒有區別。」
「一個欣欣向榮的部落,在一個白毛風之後,消失的無影無蹤,來年,挺過了寒冬的部落,只能找到遍地凍僵的屍體。」
「那些個屍體維持著他們最後的模樣被定格,凍死的人會感到熱,會把衣服脫得很薄,凍死的人會笑,那種笑容,只要見一次,就終生難忘。」
「在白毛風裡消失的部落,其實是餓死的,食物是最好的抗寒之物。」
「自從大明開始收羊毛之後,草原人終於終於能夠喘一口氣了,馬在草原上除了殺伐,毫無作用,對草原人而言,多養羊,就是長生天最大的恩賜,草原還不能建城,建城那不是找著挨揍?」
「草原的羊越來越多,大明可以開始對草原的王化了。」
三娘子再次鄭重其事的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她對大明和韃靼的和解,是有自己一整套完整的邏輯,並非是為了和俺答汗爭權,為了對立而樹立一個相悖的主張,而且有著廣泛的支持,連俺答汗都趨向於和解,否則就沒有隆慶議和、俺答封貢的事兒了,俺答汗寧願背著草原叛徒的罵名,也要和解。
因為真的打不下去了。
「能在談判桌上解決是最好不過的事兒,可事情往往事與願違。」譚綸緊了緊自己的對襟大氅,看著茫茫草原,感慨萬千的說道。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可與人言者並無二三。
「其實有個好辦法,我也好,送到皇宮裡的海拉爾也好,生個大明的宗室,草原封王,開啟這王化的第一步,分封,實踐證明,虜王只有反覆。」三娘子還是她那個主張,王化,從分封制開始。
大明冊封虜王,最早應該是永樂六年,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