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皇帝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不喜歡在宮裡住著,正德九年,明武宗將乾清宮掛滿了鞭炮,然後站在乾清宮外,把鞭炮給點燃了,大笑著對旁人說:是好一棚大煙火也!點了乾清宮後,武宗皇帝就住到了豹房去了,嘉靖皇帝登基後,豹房就被裁撤。
武宗當皇帝十六年,一共在宮裡住的時間,不到九年,後來武宗皇帝甚至連豹房都不住了,住到了宣府去。
「武宗皇帝不住皇宮、世宗皇帝不住皇宮,陛下也不住皇宮,不住就不住唄,多大點事兒。」王崇古是內閣唯一支持陛下移宮到講武學堂離宮的輔臣,他覺得不住也沒什麼不好,之所以不住,還不是大明皇宮么蛾子事兒太多?
王國光眉頭緊蹙的說道:「太后那邊就沒有說法,讓陛下不要胡鬧嗎?」
張居正嘆了口氣,搖頭說道:「太后倒是傳旨到了內閣,說要住到修好的佛塔去禮佛去,兩宮太后都打算去,這宮裡沒了陛下,沒了潞王,偌大的宮室,兩宮太后住的無趣,被我攔下了。」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要跟著一起胡鬧,一起住到離宮去,這算哪門子事兒?這皇帝、太后都搬走了,這皇宮不就成了個辦公的地方?
雖然讀書人一直鬧著要把皇權關到籠子裡,天下人之天下,皇宮成了辦公的地方,的確成了公器所在,可大明的讀書人真的做好了『天下人之天下』的準備嗎?
可兩宮太后的理由也很充分,皇帝住在哪裡,哪裡才是皇宮,孩子們都搬走了,她們兩個女人,住在這深宮裡,多少有些冷清了,住到離宮佛塔去,給皇帝看孩子去,皇后也快生了。
輔臣們都不再多說,他們也就是勸,陛下打定主意要做,他們誰都攔不住,張居正也不行,丁憂之前可以,丁憂之後,張黨七十四名主要官僚,人人都得託庇陛下做事,這已經是帝黨了。
「其實也好。」張居正看著窗外,忽然開口說道,他其實反對的意願並不強烈,他看著窗外,面色惆悵的說道:「陛下這次移宮,不是胡鬧,是有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講武學堂,為了振武的風力延續下去,不給賤儒們任何興文匽武的由頭。」
俞大猷走了,講武學堂這個地方是否革罷,成為了一件值得商榷的事兒,之前朝臣們普遍認為,講武學堂就是皇帝給俞大猷找了一個養老的地方,現在俞大猷走了,沒人鎮守的講武學堂,就該革罷,陛下移宮,未嘗不是為了講武學堂繼續辦下去。
講武學堂這個地方,實在是太敏感了,軍隊的庶弁將、掌令官,就是基層軍官,誰掌握了基層軍官,誰就掌控了軍隊。
「陛下這個年紀,正是胡鬧的年齡,我倒是希望陛下胡鬧些,唉。」張居正重重的嘆了口氣,陛下才十七歲,心思重的像是暮年的嘉靖皇帝,處處都是算計,做任何事都有目的,根本不像個少年郎,明明很悲傷,卻不肯表現出來。
前往離宮的閣臣們不再多說,他們默默的看著窗外的行道樹快速倒退著。
張居正在離宮門前下了車,離宮的規模和西苑差不多大小,占地不過五十畝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高聳的宮牆,倒是讓人十分的安心,宮門有四個,兩個常年封閉,算是應急的通道,四角有譙樓,譙樓住著火夫,若是宮裡著火,負責滅火。
離宮旁邊,就是錦衣衛在京的駐地,是緹騎的老家,緹騎們在離宮建好之後,就改駐此地,王崇古見狀,立刻恍然大悟的說道:「陛下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圖謀。」
這離宮也是王崇古當初督辦的,他當時還奇怪,在講武學堂建一個這樣的行宮,有什麼用?陛下在宮外耽誤了,難不成還有人敢不給陛下留門?耽誤了時辰,直接把漏刻給停了,等陛下回宮再讓漏刻繼續計時就是。
現在王崇古立刻知道了,陛下早就有了這個想法。
「看來,元輔這趟,怕是勸不了陛下了,這今日早上才下的聖旨,這還沒晌午,陛下就搬完了。」王崇古樂呵呵的說道,能看到張居正吃癟,這可是稀罕事兒。
陛下和張居正很像很像,一旦決定好了要做,而且做了準備,那就一定會做下去。
過了瓮城之後便是龍堂,龍堂大抵就是迎賓樓,是一個三層的聯排大房,只要是行宮都有龍堂,龍堂之後
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