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 第242章 邊牆有變?!

第242章 邊牆有變?!

 一支原本可以上戰場的野戰部隊,被整建制改變為工兵?

    換做是誰,心裡恐怕都不會舒服。

    這也是為何程不識在看到壯奴面帶不忿之色時,會問一句『關中人?』的原因所在。

    程不識是雁門人,土生土長的邊民。

    或許是由於自幼便生長在國境線——尤其還是已知世界唯二,且處於敵對狀態的龐然大物國土接壤的前線,程不識向來不大在意籍貫這個東西。

    在程不識看來,無論是關中子弟,還是關東兒郎,總歸都是漢人;

    進了軍中,便都是漢家的兵。

    至於是做弓弩兵還是刀盾兵,步兵還是騎兵,又或是遂營、民夫——各有所長,也都各有所用。

    當然,最主要的是:曾在太子宮任職中盾衛的經歷,讓程不識對新君劉榮,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劉榮,擁有與自身年齡嚴重不符的宏遠視角,考慮問題向來是走一步,看三步,再嘗試著盤算七八步。

    簡單來說,就是程不識堅信:劉榮不會無的放矢。

    劉榮對細柳、霸上、棘門三軍的整編,必定有著自己的考量——而且還是深遠的考量。

    雖然不太明白具體為何,但畢竟是朝堂內外,眾所周知的當今潛邸心腹;

    看過手中書信,程不識終還是嘗試著,為劉榮稍微找補了幾句。

    「遂營,確實很重要。」

    「尤其是在北方,在同匈奴人作戰時,我漢家便總是因為糧草輸送問題而被限制,不能隨意調動、騰挪。」

    「——陛下曾說過,日後我漢家,是要揮兵北上,讓我漢家的將士,同匈奴人在草原作戰的。」

    「草原多沼池難行之地,有遂營鋪路架橋,確保大軍糧草供輸,也同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便是程不識認知中,劉榮整編棘門軍為遂營的原因。

    再多,程不識就想不出來了。

    畢竟程不識聞名天下的,除了其治軍嚴明之外,便是機械般冰冷無情的步步為營。

    說白了,就是不知變通。

    一個因為不知變通而聞名天下的人,自然無法明白劉榮那些跨越時代兩千多年、跨越足足好幾個文明進程的先進理念。

    至於句注軍,程不識也大致能明白劉榮,為何會在整編細柳、霸上、棘門三軍的同時,將同時期設立的句注軍給漏忘。

    ——細柳、霸上、棘門三營,自編製成立至今,就一直駐紮在長安附近。

    細柳營駐兵之所,是位於渭水北岸,長安城西側,一處名為『細柳』的山坳;

    霸上軍駐兵之處,位於長安東側,霸水西岸——因為位於霸水西側的高原,地勢比對岸高出許多,便被命名為『霸上』的一片區域。

    在後世,這個地方有另一個名字,叫白鹿原。

    至於棘門軍,則駐兵於長安以北——因為駐兵之所,距離秦咸陽城遺址的城門:棘門很近,而被民間百姓沿稱為棘門的地方。

    這三支部隊,都是以駐兵地的地名來作為番號。

    句注軍也一樣——只因為當年,太宗皇帝令原楚相蘇意屯兵句注山,與雁門關互為犄角,便得名:句注軍。

    同樣以駐兵地名作為番號的,自然還有長城防線的救火隊員,駐紮在飛狐逕的當今漢室第一強軍:飛狐軍。

    劉榮整編細柳、霸上、棘門三軍,即太宗孝文皇帝當年,為拱衛長安而臨時組建的三支部隊,卻保留——或者說是無視了北境一代的句注軍,看上去倒也確實沒什麼毛病。

    畢竟細柳、霸上、棘門三營,本就是因『拱衛長安』的必要而存在;

    而今漢家,經過一整個文景之治的積累,再加上那一次慘痛的教訓,早就不可能再被匈奴人,將先鋒兵馬再次送到長安一帶了。

    都城不需要除南、北二軍以外的武裝力量拱衛,細柳、霸上、棘門三個肩負拱衛長安之職的武裝,其實早在當年,匈奴人退兵之後就該遣散。

    因為種種原因保留至今,當今劉榮捨不得將這麼多善戰之兵遣散,決定整編再用,也實屬正常。

    至於



第242章 邊牆有變?!  
煌未央推薦:  
隨機推薦:  神級插班生  生生不滅  帶着農場混異界  雷武  百鍊飛升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360搜"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