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東唐再續 > 第021章 執迷不悟

第021章 執迷不悟

據的代名詞,唐朝後期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就被簡化為四個字:「藩鎮之亂」,甚至於「名存實亡」。

    就像用「盛唐」概括整個唐朝歷史一樣,這種看法也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藩鎮此物,絕非唐代獨有,藩鎮之亂的歷史也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早在西漢,就有七國之亂;在東漢,有軍閥混戰;在西晉,有八王之亂;甚至於上溯到春秋戰國,其實也都是藩鎮之亂。可就是不知什麼原因,「藩鎮」在後世卻變成了安史之亂到宋朝建國這兩百年歷史的專有名詞,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藩鎮之亂是唐朝獨有,別無分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誤解。藩鎮的產生和藩鎮之亂的形成,都是有著深刻歷史背景和社會原因的。

    其基本的原因就兩個,一是古代通信手段落後;二是中國地大物博。

    中國土地面積廣闊,各地區間的差異很大,而通信手段又很落後,那麼中央如何對地方進行有效控制,就成了一個讓歷代統治者都很糾結的問題。秦朝是郡縣制,漢初是郡國制,後來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中央為了防止地方權重難制,就要對地方實力進行削弱,於是乎州郡縣的數目是越來越多,轄區是越來越小,天下州郡縣多得數都數不清。


    隋朝統一後廢掉了郡這一級行政單位,實行州(郡)縣二級制。但州縣數目仍然龐大,州的單位論百,縣的單位論千。如果全部由中央直接管轄的話,估計皇帝宰相通通累死也管不過來。

    那麼既要對地方進行有效控制,又還要防止地方權重難制,怎麼辦?二者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但是隋朝速亡,沒來得及顧及此事,這個令人糾結的問題就擺在了唐朝統治者面前。如現代通信技術之發達,地方上有什麼事幾分鐘後全國都能知道,可即便如此,倘若廢了省,全國地級以上近三百個市歸中央直接管轄的話,估計中央也是會蛋疼的。

    所以在古代,州縣之上另設一級行政單位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於是唐代設「道」,宋代叫「路」,元代叫「行省」,然後「省」這個名稱就一直延續到今天。唐代的藩鎮,其實就是由「道」演變而來,所以唐代藩鎮本質上是一級行政單位,等同於今天的省。區別在於唐朝的「省」權利過大,軍事權和行政權統一,所謂「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估摸著,如果今天的省也有這種權利,那也只好叫做藩鎮。譬如說海峽那邊,撇開某些行政問題不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看成是一個藩鎮。

    但唐朝的「道」,畢竟不能完全等同於後來的藩鎮,這其中是有一個演變過程的。最初的「道」只是監察區,而不是行政區,朝廷派人巡視天下,檢查州縣的工作。可既然劃分了統治層次,就要給予相應的層次以相應的權利,否則和沒劃分有什麼區別?劃了一個省,省長一點權利都沒有,那這個省的意義何在?這樣和中央直轄有什麼區別?所以「道」就自然而然的從監察區變成了州縣之上的一級行政實體,通過「道」,朝廷實現對龐大國土的有效控制。

    在「道」變成行政實體之後,當時軍政是分開的,武將管軍事,文官管行政,很簡單也很合理。那時候的軍事主官叫「行軍大總管」、「大都督」,再後來叫「節度使」。行政主官名號就更多了,什麼「按察使」、「觀察使」、「採訪使」、「處置使」,這使那使各種使。

    看官諸君都知道,唐朝立國前五十年,對外戰爭那是開疆擴土、威風八面,「天可汗」的名號可不是宣傳儒家思想得來的,那是硬生生打出來的威風。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滅高麗,武功達於極盛。但不料,兩年後(670年)在大非川被吐蕃重創,積蓄力量後,唐朝於678年再伐吐蕃,結果兵敗承風嶺。

    這兩次大敗,迫使唐高宗開始重新思考對外用兵政策。當時朝廷上有三派聲音,一派主張和親罷兵,保境安民;一派主張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還一派主張繼續進攻,一舉滅之。高宗皇帝一時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採納了保守派的意見。從此,唐朝對外戰爭的指導思想由「開疆」轉為「守邊」。儘管看上去後來的武則天時期、唐玄宗時期、甚至唐武宗時期,唐朝對外依然保持積極攻勢,但這種進攻其實已經是戰術上的進攻,而不是戰略上的進攻了。簡而言之,就是以進攻為手段,以防守為



  
雲無風推薦:  宦海龍騰  大明元輔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天降鬼才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神級修煉系統  星辰之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東唐再續"
360搜"東唐再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