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劉前海的腿腳不好,很有可能是裝的!
另外,劉前海都不認識他,就貿然給他打電話,叫他過來收貨,是不是有些太突兀了!
思來想去,方昊認為,現在他可能正在對面一個針對他的局!
他心裡對此到並不是很擔心,這種局,無非是利用人的貪念,只要他不貪心,應該就能破解。但光是破解,不能找到幕後黑手,也沒什麼意義。
自己應該怎麼解決此事?
正在這個時候,劉前海手裡又抱著一隻盒子回來了,他把盒子放到桌上打開,裡面放著兩樣東西,一隻銅製的盒子,還有一枚印章。
方昊先把印章拿到手中,這是一枚青田石方章,材質看起還可以,印文為「怡然自得」,從印章上刻的日期和名字判斷,這是一枚晚清民國時期的文人易孺所留的閒章,市場價值五到七千左右,具體賣多少,就看各人的能力,以及賣家的喜愛程度了。
另外一隻銅製的盒子,是銅墨盒。
以前由於硯台不便於隨身攜帶,銅墨盒便成為替代硯台的重要用具。文人出門時,將墨汁倒在墨盒中的海綿上,需要寫字時用毛筆直接蘸取海綿上的墨汁,省去了研墨時間,簡便快捷。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鋼筆等更為便捷的書寫工具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筆,銅墨盒也就漸漸地淡出了歷史舞台。
銅墨盒流行時間是晚清民國時期,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參與製作,比如大名鼎鼎的齊白石、陳師曾等等。
這隻銅盒看起來也頗為精美,畫家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遠山層巒疊嶂,近景臨江小亭,江中一葉扁舟,山水交融,意境不凡。
另外,旁邊還刻有一行詩句「一朝入海尋李白,空見人間話墨仙」。
方昊打開銅墨盒,出乎他的意料,裡面居然放的是一顆顆小巧的墨丸。
墨丸,其實也是一種古墨,我國制墨歷史悠久,目前留存最早的墨,當是漢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墨丸色澤黑中微微泛紅,呈小圓餅形,質地細膩,雖然歷經兩千多年,但外形依舊保存完好。
因為墨丸的出現,所以當時也出現了凹心硯,使用時將墨丸放在硯上,用研石碾碎,調成墨汁使用。而且漢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研磨調製成的墨汁,今日仍能書寫。
方昊看到盒子裡放的墨丸,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人,潘谷。
潘谷為宋代制墨名家,一生制墨,他所制之「松丸」、「九子墨」、「狻猊」,「遇濕不敗」,「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譽為「墨中神品」,死後稱為「墨仙」。
盒子上刻的詩句,正是潘谷死後,蘇東坡為悼念其而寫的「贈潘谷」一詩中最後一句。
這些墨丸,難道是潘谷所留,但這可能麼?
前文說過,古墨難以保存,唐宋墨相當罕見,更何況這墨丸上也沒有潘谷刻的字,怎麼就能證明這就是潘谷製作的?
雖然不能確定是潘谷制的墨,但方昊可以分析一下。
從古至今,墨的工藝都沒有多大變化,墨的質量如何,還是要看墨的本身質量,包括煙質、墨泥搗杵(堅實和孔隙)等等,墨工還會加入熊膽、珍珠、麝香、桂皮等名貴中藥,目的是防止變質、墨身變形。
就像盒子裡的墨丸,一打開,就有淡淡的香味飄入方昊鼻腔。
至於墨的好壞,從外表也能加以判斷,一般來說,凡是墨質堅實如玉,光亮,潤滑表面有絲絲髮理,顯示出渾厚和墨色泛出青紫光的當是佳墨。如果墨色暗淡無光,泛出紅黃光或顯露出白色,又容易鍛煉,我們稱為劣品。
這些墨丸由於經過長時間的保存,有著很明顯的氧化痕跡,古墨的表現也都有體現,並且質地也看起來很細膩,再加上發出的異香,可以肯定是好墨無疑。
但還是那句話,他根本沒法證明這是潘谷製作的,哪怕他用了,也是一樣。
「等等,或許系統可以給自己答案。」
如果確實是潘谷制的墨丸,他應該可以用撿漏的價格買下這些,系統自然會發給他一定經驗獎勵,雖然這個理由不能說出去,但也算解了他心中的疑惑,再說,如果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