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畫面太血腥了,美國民眾不願觀看,就算是看了亦堅持不了多久。
這跟歷史上的情況差不多,美國雜誌記者戴維·貝爾加米尼後來在一書中說:「人們感到影片中顯示的那些殘缺不全的屍體、濺滿血跡的房屋和挑在刺刀上的嬰兒實在慘不忍睹,不堪公演,因而僅有少數人觀看了這部影片。」
環球影業、聯美影業和華納兄弟公司有些撐不住,因為這三家電影公司是有非猶太股東的。攤子鋪得太大卻觀影者寥寥,讓那些股東開始反對,只能不斷縮減上映場次。
一個星期過後,上映大屠殺紀錄片的影院只剩下家,不但沒賺到錢用於支援中國抗戰,周赫煊和發行方反而賠進去不少。
不過周赫煊也帶來更大的變化,那就是有廣播和報紙的大力宣傳,讓即便沒看過紀錄片的美國人,也知道日本人是一群禽獸,知道日本人在中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美國的援華情緒更加高漲,利益相關的資本家們趁機推動,讓美國民眾「抵制日貨」的運動提前步入巔峰。
有人幫忙就有人搗亂,一些大型財團也出手了,他們發動民間團體,瘋狂鼓吹美國孤立主義。
比如「美國第一委員會」這個組織,居然幫著放映大屠殺紀錄片。他們的目標是恐嚇美國人民,用紀錄片來證明戰爭的殘酷,趁機宣傳美國最好的選擇是保持中立,捲入任何的外國事務都是無益的,戰爭只能給美國人民帶來傷害。
美國民眾很快就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積極援華,另一派主張不能招惹日本,雙方在報紙和廣播裡撕得飛起。
這種輿論戰,其實是asp和猶太族群的爭鬥,也是相關利益財團的互相爭鬥。
但不管持有哪種觀點,美國民眾對日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日本人很殘暴」、「日本這個國家不可理喻」。
美國民間調查機構迅速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5%的美國人反對美國參戰;92%的美國人對日本有厭惡情緒;90%的美國人同情中國;3%的美國人支持抵制日貨;7%的美國人支持廢除美日貿易協定。
這個民意調查概括起來就是:美國人覺得日本人很壞,覺得中國人很可憐,覺得可以順手幫一幫中國、制裁一下日本。但戰爭太可怕了,我們美國人絕對不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