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不滅的聖人。大羅金仙巔峰之後,又可分出准聖一階,當然這是元龍由後世知道的。
按照元龍自己估算,現在他應該是法力在大羅金仙一級,道行卻僅僅是金仙巔峰。因為這次鴻鈞講道就僅僅是講到了大羅金仙一級。而元龍若非肉身強大,又有定海神珠護住元神,如此法力高出道行這麼多,早就爆體而亡,或是走火入魔了。
元龍細細品味著這次聽道的收穫,如今天道在他眼中已經不再是飄渺不定,難以捉摸的了。而原本後世那些形形色色的理論,也不再是一些空洞晦澀的妄言。兩者在鴻鈞的引導下。都變得清晰起來。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修仙者,逆天而行,故曰損不足而補有餘。故若逆水前行,不進則退。
原本無形的大道,化作一道道的神韻在心田流轉,元龍只覺得靈台清明,神識凝練。法力流轉越發的精純,道行更是突飛猛進。
元龍沉浸在大道的神韻之中,不覺得時間流逝,轉眼間又是五千年已過。元龍才從道行飛升的美妙感覺中清醒過來。雖然繼續感悟天道,元龍自信還有收穫。但元龍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如今雖說道行僅為大羅金仙中期巔峰,法力已經是大羅金仙后期巔峰,還是有所短缺,但已經不像之前那麼得懸殊。短短五千年取得如此成就,元龍不得不感嘆有人指導的優越性。
既然不再閉關,元龍自然想起了自身的瑣事。也不由得明白為何修仙問道之人大都隱居荒山,不問世事。自然是為了避開種種干擾修行的俗事。元龍第一個就想起了后土,當時在紫霄宮結束講道之後,元龍沉浸在大道之中,忘記和后土打招呼,元龍不知道后土會怎麼想。想到這,元龍收起定海神珠,直奔血海附近的巫族聚集地飛去。
元龍達到之後一問,才知道,自從五千年前后土回來一趟之後,就和祖巫玄冥一起去了巫族的發源地了。元龍又再趕往巫族發源之處,也就是最初十二祖巫聚集之處。待元龍趕到那裡,卻被告知十二祖巫自從五千年前開始閉關,至今未曾出關。
元龍無奈之下,又想起被自己扔在龍族的三位徒弟和一位侍女,於是又向龍族趕去。待到悄然進去之後,見到了幾位徒弟和敖天族長等人。
摩青、無虛、天蓬見到元龍,紛紛施禮請安。靈梅則是眼圈發紅的站在元龍身邊寸步不離。除了他們之外,就僅有敖天和玄龜在場。
敖天見到元龍,不敢擺族長的架子,恭敬地要施後輩之禮,元龍側身受了他半禮。待到玄龜行過禮之後,元龍問敖天:「敖天族長,此次你們幾個都沒能去的紫霄宮?」
敖天苦笑著說道:「說來慚愧,龍族之中就我摸到了紫霄宮跟前,但那時大門緊閉,我也就只好退回來了。前輩當是入了那紫霄宮,不知那聖人實力如何?是否有所收穫?」問到後面卻是兩眼放光,頗為激動。
元龍知道龍族靠的是傳承,但你至少要有源頭。所以如今敖天是如此的關心這個。元龍知道並非敖天實力不行,而是龍族已經不為天道所寵,敖天是機緣不夠而已。元龍說道:「紫霄宮聽道我是大有收穫。至於聖人實力,不成聖,終為螻蟻。」
元龍說完自己也是大為感嘆,聖人之下皆為螻蟻,這句後世流行之話,真是精闢啊。元龍見敖天欲言又止,知道他的意思,於是說道:「敖天族長,你可找幾個龍族優秀後輩,待我給摩青幾人講道時,一起來聽下。敖天族長和玄龜族長要是看得上,到時也可一起來聽下。」
敖天和玄龜自是喜出望外,連連答應。
接下來元龍為三個徒弟以及敖天挑選的十幾位族人講解紫霄宮聽得的大道,這一講就是百年。然後元龍留下三位徒弟在此閉關,自己則趕回不周山。如今自己道已經有了,那接下來就該創出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