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旋即一道光芒向著慶都而來。慶都接住,卻是一枚金光閃爍的玉符。其中一朵金焰搖曳,外表卻絲毫覺察不到燥熱,一隻三足金烏圖像圍裹玉符全身,神秘瑰麗。
慶都深吸三口氣,轉向洞口,經玉符貼在洞口,但見絲絲太陽精華被玉符吸引牽制,往山洞裡而去。慶都不放心,在洞口日夜守候了三個月。
說也奇怪,黑風妖再也沒敢出來作怪。後來從霍山一帶傳來消息,說有一股黑風從霍山腳下洞口中衝出去,化為烏有。從此。黑風洞又恢復清風洞的名稱,逃走的人們,又陸續回到家園。
帝堯老母告別百姓要回平陽,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都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老人家留下住些日子,大家也想盡一點報答心意。堯母決定留住些天,與百姓同享歡樂。百姓們高興地尊稱堯母為堯姑。將姻堆里改名為姑德里,修建一座「堯姑廟」每年六月初十日,方圓各村百姓獻牲歌舞,永世紀念堯母恩德,帝堯也騎馬按期來觀看歌舞,離廟五里以外就下馬步行,後人便稱這個村為下馬莊,拴過馬的石頭稱拴馬樁。
當堯為帝之時,天下被洪水侵襲。「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酒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沖向高網,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堯徵詢四岳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薦了鯀。
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堅持要讓鯀試一試,說實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職務。
於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九年,毫無功績。堯看到黎民百姓受罪,而此人浪費九年寶貴時間,卻一事無成,大怒之下,將其殺死,以謝天下。
不想,一道星光垂落,從鯀腹中滾出一嬰孩,此子長大之後就是禹。
在堯統治的時代。協和萬都,黎民於變時雍,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
因此史: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唐堯在帝位七十年九十歲禪讓於集,百一十八歲時去世。
堯帝生於攸縣丹陵現在的皇圖嶺。死後葬於攸縣堯山。
舜帝,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文稱虞舜。舜,黃帝的八世孫,因生於姚地,以地取姓氏為姚。建國號有虞,建都蒲隊。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帝舜。
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
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
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即日後濟南南郊的千佛山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東荷澤東北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
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淡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窟」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
因為舜道德高尚。以孝聞名千天下,被堯所知道,試麗酬輝,見其內外如一,於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
堯在位之時,舜就輔助了二十八年。唐堯歸天,舜主持葬禮三年之後。不肯接受共主之位,要讓給唐堯的兒子朱丹。萬民不朝見朱丹。人心向背之下,卑繼位。
第二百八十章舜帝繼位孔宣收妖